近日,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宣布,其研发的18吨无人驾驶四季洗扫车研发已正式进入厂区全域路段优化测试,初步实现路径循迹、障碍识别、多路段无人驾驶和无人清扫作业等智能化功能,标志又一家环卫装备制造商加速进入无人环卫赛道。

当前,无人清洁环卫是低速无人驾驶行业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2024-2025年中国低速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低速无人驾驶行业销售规模约123亿元,统计范围内的各类低速无人车销售数量约3.3万台。其中,无人清洁环卫市场规模占比最高,全年出货约1.3万台(不含小型家用/墙面清洁/泳池清洁机器人),且在市政道路、公园/景区等户外场景的应用占比持续提高。
《报告》指出,无人环卫车可按动力来源、功能、吨位等划分车型。一般按吨位划分,主要包括小型(净重<1吨)、轻型(1≤净重<3吨)、中型(3≤净重<5吨)、大型(5≤净重<8吨)和重型(净重≥8吨)。目前市面上的无人清扫车还是以小型、轻型为主,这类产品便于在各类园区、景区、广场、公园内部路、人行道、辅道等场景作业,而大型、重型无人环卫车主要用于主道路作业,销量占比相对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在2017年左右就已经有企业在研发大型、重型无人环卫车,2018年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实现了落地应用。近年来,也是受益于全国多地的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增长,越来越多的环卫装备制造商、传统车企或自动驾驶公司都正式推出了相关产品。
盈峰环境
4月22日,盈峰环境举行2025新品发布会,现场展示的智慧网联清洁机器人集群涵盖“小蜜蜂”1吨智慧清洁机器人、“小黄蜂”3吨智慧清洁机器人、“大黄蜂”18吨智慧清洁机器人,配合“蜂巢”智慧清洁机器人充能站,构建"扫-运-充"一体化智慧网络。

据了解,在2021年苏州相城智慧环卫项目启动仪式上,盈峰环境批量投入的33辆智能环卫车,就包括了1辆基于5G无人驾驶功能的18吨新能源洗扫车。
酷哇科技
酷哇科技致力于为行业提供城市场景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其针对无人环卫场景推出了独角兽、麒麟和浩克三大系列产品,其中浩克系列产品主要是18吨级以上的无人环卫车。

目前,酷哇科技独立承接了多个城市的道路清扫保洁项目,其在项目上投用的无人环卫车会包含多款重型无人洒水车、无人洗扫车。如今年初中标的永川区智慧城市管理服务项目,投用的11台无人环卫车,包括1台18T智能驾驶新能源洗扫车、2台18T智能驾驶新能源洒水车。
仙途智能
仙途智能Autowise.ai 以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为核心,率先在智能环卫领域商业落地,公司核心产品Autowise V3 已在全球30多个城市应用,涵盖公开道路、产业园、公园、广场、高架桥等多个场景。

早在2018年,仙途智能在上海亮相的无人驾驶清洁车队就包含了5吨的无人环卫车。2020年其解决方案第一次真正登上高架道路进行实战,投用的是一台16吨无人驾驶清扫车。在锡山区市政环卫项目上,仙途智能也有大型、重型产品的成功应用案例。
挚途科技
挚途科技聚焦环卫场景,正向开发满足需求的定制化智能产品,以绿色环卫中心为核心,实现环卫场景道路清洁、道路清扫、垃圾转运系统性打包服务。

2021年起公司的智能环卫项目在苏州高铁新城实现持续商业化落地,各类智能洒水车、洗扫车、扫路机,涵盖多款大型、重型产品。
宇通环卫
目前宇通环卫已研发出6t洗扫车、6t清洗车、18t洗扫车等多品类产品及线控整车方案。率先量产的6t自动驾驶洗扫车,已在广州生物岛全自动运营。

据悉,宇通环卫6t自动驾驶洗扫车以智慧环卫管理平台为核心,通过卫情监控系统、自动驾驶环卫车、自动作业系统三个方面,实现快速定位污染源,24小时视情精准作业,10分钟快速应急响应,道路尘荷优质率能够达到100%。
福田普罗科
2024年9月,福田普罗科在广州环卫展正式发布了其超级环卫车6.0系列无人驾驶洗扫车。该产品为12吨,全面搭载福田汽车自主开发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具有L4智能驾驶、自动巡航、车联网管理、AI垃圾识别四大核心优势。

该款产品可实时感知周围环境、识别车辆、行人和障碍物,能够自主决策和规划清扫、绕行、减速等合理行为。即使在复杂场景中,也能快速且标准地进行清扫工作。
智行者
今年2月,智行者宣布其无人驾驶清扫车 “蜗大白” 正式亮相北京经开区。产品搭载了智行者自主研发的先进自动驾驶系统AVOS,在实际道路任务运行中精准执行了各项任务指令,面对复杂路况展现出极高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轻松完成各类驾驶操作。

此前,智行者还在重庆西部科学城、北京冬奥会等项目开展试点应用。目前,北京经开区也是“蜗大白”正在准备合规准入的关键区域之一。
上汽集团
2022年6月,上汽集团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无人驾驶纯电动清扫车亮相临港,并圆满完成智能清扫的动态演示工作。

这款产品当时宣布能做到垃圾智能识别能耗降低30%,配合冗余策略及全链云控管理平台,每天可最多连续作业16小时。
结语
综合来看,大型、重型无人环卫车一般需配置更高性能的传感器和计算平台,导致单车成本显著高于小型产品。同时,复杂场景下的能源消耗(如连续清扫里程)和硬件维护成本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目前能推出相关产品的更多是资金实力雄厚的环卫龙头企业和大型车企。行业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也是要和相关企业合作,实现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由于大型、重型车辆主要是在主干道作业,涉及更高风险等级的事故责任划分,当前相关法规还在不断完善,包括一些城市在探索制定无人环卫专项管理细则,明确推广计划是实施要求,都是为了更好地匹配市场需要。
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预测,随着市政环卫行业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无人化设备更新换代,大型、重型无人环卫车的渗透率提高,2025年的销量有望达户外无人环卫产品年度出货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