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现有的商业模式将被无情颠覆。”时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工程师吴甘沙对即将到来的未来感到既兴奋又恐惧。
2014年,特斯拉Autopilot正式问世;2015年,Uber从卡内基梅隆大学挖走40余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家研发驾驶技术。这一系列事件让这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培养的首位“首席工程师”开始考虑,是否要成为自动驾驶浪潮中的弄潮儿?
当机会已完全展现在脑海之后,2016年2月3日,吴甘沙从英特尔离职后就立刻投入向资本市场寻求融资的道路上。据吴甘沙回忆,一开始的谈判并不顺利,导致他当年的整个春节期间都充满压力。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2015年在国内尚处萌芽阶段的自动驾驶市场在2016年迎来了集中爆发:自动驾驶公司Waymo成功联手传统汽车巨头克莱斯勒、本田;特斯拉Autopilot完成全球超过13亿英里的数据收集;通用豪掷十亿美金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Cruise……一系列事件让整个产业界、资本界看到了新的未来,同样也使得刚刚入局的自动驾驶玩家信心倍增。正因为如此,驭势科技的融资也变得顺畅起来,吴甘沙的追梦之旅终于可以开始启程。
利用车脑+云脑技术,做无人驾驶新生态的“中场发动机”
2017年在广州举办的“2017中国机场服务大会”期间,驭势科技向大众展示了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机场服务融合在一起的先进技术。随后驭势科技和广州白云机场在摆渡服务方面达成了合作,由驭势科技提供无人驾驶车,在白云机场航站楼与停车场的行驶场景中提供摆渡服务。随后,驭势科技还与杭州来福士广场合作开发出针对大型地下停车库专用的无人驾驶摆渡车,对消费者在购物后到停车场的过程中提供便利。
驭势科技在发展之初的目标定位就是做个无人车的“赋能成员”,相当于中场发动机的角色,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辅助,但是不参与无人车的运营过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驭势科技在职员工达数百人,分布在上海、北京、嘉善、深圳、成都、柳州等地区。上海和北京是公司研发团队的主要驻地,而嘉善、深圳等城市则是其自动驾驶测试环节的重要落地城市。
乍看之下,驭势科技在落地城市的选择上并没有很清晰的规律。对此吴甘沙表示,落地城市的选择并不需要因为地域类型区分,最重要的选择标准是贴近客户。此外,浙江省嘉善县是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浙江省5G通讯应用示范基地,百公里范围内有10多家大型车企。据称,驭势科技和华夏幸福合作在嘉善合作建立的测试场占地200亩左右,拥有多样化的测试场景。
自动驾驶不以速度论好坏,“高频刚需可量产”才是硬道理
此前,驭势科技在外界的印象中是一家以低速自动驾驶技术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这是外界的误读,我们在创立之初选择以低速场景切入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自动代泊车、微循环车都属于低速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但我们更看重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的速度,也就是说挑选标准是‘高频、刚需、可量产’。无人驾驶的好坏不能仅仅用速度来决定,要看场景的复杂度和可量产能力。”吴甘沙对亿欧汽车解释道。
严格来讲,有安全员就不是真正的无人驾驶,用吴甘沙的话来说就是“带着安全员的商业化无人驾驶就是耍流氓,不能叫无人驾驶”。但是出于对高速风险的控制,研发初期的自动驾驶汽车一般都会配有安全员。许多技术公司从低速场景切入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另一个就是出于对生命价值的考量。相关数据显示,如果车辆以32公里/时的速度撞上一个人,后者生还几率为90%;换成48公里/时的速度,生还几率就会降到60%;当速度提至64公里/时就仅仅只有20%的生还率。总的来说,对于现阶段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来说,应该在技术逐渐成熟后,再提高场景覆盖率。
当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运用的自动驾驶技术也是不同的。针对驭势科技目前重点布局的机场物流拖车,其应用场景相对复杂、行驶速度快,所以驭势科技为该车配备了激光雷达+视觉的综合解决方案。然而,针对速度偏慢的自动代泊车,公司为其配备的解决方案更多以视觉技术为主,辅之以超声波技术。
利用专用/商用车实现应用场景下沉,期望2025年突破技术天花板
据吴甘沙介绍,成立两年多以来,驭势科技每年在研发和投入方面的资金都以亿为单位计算,且在逐年递增。如此大额的投入如果没有资本的助力很难维持。截至目前,驭势科技已获得三轮融资,总金额超1亿美元。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自然不会只把情怀挂在嘴边,盈利是根本目的、也是企业发展下去的基础。“我们计划通过乘用车来获得大量、低成本的数据和实车验证能力,不在乘用车追求很高的毛利;通过专用/商用车实现具体的应用场景下沉和整体的解决方案的提供,获得更高的毛利。这是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的盈利方案。”吴甘沙对亿欧汽车表示。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吴甘沙表示,他们期望在收入增长和产品落地的同时,实现在算法理论上的进展,突破技术天花板。他对亿欧汽车举例说:“2016年时,谷歌公司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每5000英里需要一次干预,这个数字在2017年只提升到了5596英里,这就是现今的技术天花板。”至于怎么突破这个天花板,吴甘沙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技术经验也会加深,要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做因果判断的能力加入到自动驾驶的技术研究里去,只有更新更强大的技术,才有可能真正的突破行业天花板。”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月,驭势科技研发的无人车——“城市移动空间”(又名“熊猫车”)亮相CES展馆,在奔驰宝马等大牌云集的北展馆中,引发了众多汽车厂商、科研公司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当年的“红点设计奖”。对此,吴甘沙表示:“其实做智能驾驶技术的念头在2015年就产生了,2015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CES展会上,获得了红点设计奖的奔驰F015 Luxury in Motion自动驾驶概念车展示了其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提出的畅想,使我建立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兴趣和信心。”
对于自动驾驶的未来,吴甘沙表现的十分乐观。他说:“英特尔与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曾联合发布一份报告,报告中预计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的规模将在2050年前达到7万亿美元。
面对体量如此庞大的市场,驭势科技将中场发动机作为自己的定位,在增大存量价值的基础上去寻找更多的增量价值。通过车脑和云脑协同合作、模拟仿真、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赋能百万甚至千万级装机量的乘用车或者十万级别的商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