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理赔! 低速无人车专属保险“报销”指南

时间:2024-10-15

来源:低速无人驾驶编辑部

0

导语:可按台自助投保。

近年来,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低速无人车在配送、接驳、园区物流、清洁环卫、等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从超大型、一线城市到各地二线城市及县城,商业化落地区域和规模均在逐步扩大。与此同时,无人车上路也面临着更严格的考验,除了不断打磨产品、提升技术,完善无人车保险体系也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保障无人车的安全运行和降低相关风险,推动无人车保险商业化落地,今年八月,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与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中再产险深圳分公司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标准化低速无人车专属保障计划。(推荐阅读:全国首个标准化低速无人车专属保险正式上线!)

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了解,截至今年十一国庆前,已有多家联盟内无人车企业参与到了该保障计划,为数十台上路的无人车参保,开创了无人车商业化风险转移的先例。下面将展示两起已发生的理赔案例,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理赔流程和注意事项。

物损事故

某企业投保的无人清扫车在市政道路运行时,追尾了第三方轿车,因无人清扫车前段设备构造特殊,导致对方轿车后部受损严重,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完成了远程微信报案和事故责任确认,第三者车辆被交由三者认可的保险公司合作的品牌4S店进行维修。全程不需被保险企业来协商维修事宜,由品牌4S店维修厂同保险公司结算维修费用。(注:作为大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已与全国范围内多家大型修理厂建立合作关系,覆盖范围广泛。)

人伤事故

某企业投保的无人清扫车在运行过程中,意外碰撞到一位老者,导致老者摔倒,虽老者伤势并不十分严重,但因为年龄原因,仍需住院观察,住院治疗期间产生的费用,在企业进行垫付后,后续相关单证和票据都可交由保险公司在合理医疗费用范畴内进行赔付,过程中涉及到一些需按照当地规定标准支付的护理费和营养费,保险公司酌情给予赔付,在法定赔偿责任基础上也会考虑一定的人道支持,有效减轻企业的三者协调负担。

在保险领域,理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当用户遭受意外损失时,保险公司需要及时处理理赔事宜,以保证用户的权益得到保障。在上述两起案例中,无论是第一时间远程确认事故责任还是后续住院医疗费用报销,都有效的减轻了企业赔偿纠纷处置压力、起到了转移损失风险的效用。

据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介绍,三者纠纷事故除了责任认定纠纷外,损失赔偿金额的协商仍存在较大的处置风险,通过保险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支持,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纠纷处置压力。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每年稳定的保险成本支出,在遇到突发的意外赔偿事故,用保险来转移赔付风险,可以避免企业因为重点损失赔偿责任严重影响经营,保证企业经营稳定性。

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了解,为了确保低速无人车上路安全,多个省市和地区都明确要求,低速无人车进行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必须上险,部分城市还对保额有明确要求。

此前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所附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实施指南(试行)》亦明确指出,试点使用主体“应当对车辆上路通行可能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具备相应的民事责任承担能力,并按要求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及其他交通事故责任商业保险。”

关于保额,规定“试点使用主体应当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为车辆上路通行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及每车不低于五百万元人民币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

虽然市面上保险公司虽已关注智能制造领域,但是对该行业的风险认知仍存在很大的差异化,不同保险主体的保险费用成本有较大差异,对企业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此次我国首个标准化低速无人车专属保障计划,精准定位低速无人驾驶领域发展阶段的实际保险需求,综合考虑政府与用户对保险要求,为厂家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三者险与质保险的保障方案。

除契合政府和用户对保额的需求标准外,在最新保障方案中还对无人车的具体承保风险、承保责任、赔偿方式等,做出了更明确、详细的规定。

作为一款标准化的低速无人车专属保险,当前本保险主要参保标的为无人配送车(配送机器人)、无人清洁车(清洁机器人)、无人巡检车(巡检机器人)。若有其他场景用无人车,可享一对一定制化保险服务。

以上方案,均可实现按台自助投保。

一键自主办理:联盟公众号首页→杂志&金融→保险

若有疑问,请咨询联盟

联系人:徐女士

联系电话: 13632902552

了解保险详情/参保,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