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金额超亿元!飞步科技再获两码头共85辆无人集卡订单

时间:2024-06-07

来源:低速无人驾驶编辑部

0

导语:梅东码头智能集卡将突破100台,甬舟码头将开启无人集卡+IGV混合作业。

近日,人工智能企业飞步科技宣布,公司已分别中标“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40辆智能集卡采购项目”与“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45辆智能集卡采购项目”,中标智能集卡总数达85辆,中标金额超亿元人民币。

梅东码头和甬舟码头同为宁波舟山港集团“2+1”智慧化码头示范建设单位。凭借卓越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能力与完善的全周期团队建设,飞步科技持续深度服务宁波舟山港集团,打造新质生产力,助力“世界一流强港”的建设征程。

此轮中标过后,梅东码头智能集卡总数将正式突破100台,进一步巩固“全球最大无人集卡车队”的规模优势。甬舟码头也将开启“无人集卡+IGV”混合作业模式,加快全流程自动化码头转型升级之路。

突破百台

梅东码头无人集卡车队持续扩容

梅东码头已建成10个集装箱泊位,年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一千万标箱,外集卡日均进出港超8000辆车次。在这样的体量场景下,无人车队与传统内外集卡不做隔离,进行高强度混线作业,自动化改造难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飞步科技自2019年起为梅东码头提供自动驾驶技术服务,通过“车端智能+云端调度”的产品架构,逐步完成对水平运输环节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改造。2022年初,车队撤除安全员,实现全无人驾驶。2023年底,梅东码头正式建成“全球唯一单体超千万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现阶段已实现覆盖一个泊位的7路混线编组作业。

无人集卡车队7x24小时全天候多路混线编组作业

飞步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杨政博士认为,梅东无人集卡车队已具备三个重要的特征:“全无人代表真正将成本降下来,全天候意味着24小时释放设备价值,全工况证明了产品对传统劳动的完全替代能力。通过日积月累的产品化与工程化,我们交付给客户的无人驾驶车队能够持续运营,是真正落地的生产力。”

此次中标后,梅东无人集卡车队数量将首次突破100台,具备完整覆盖两个泊位并开展多艘大型集装箱船舶同时编组作业的能力。同时,全码头无人水平运输设备渗透率接近30%,将通过规模化有序运营不断提升作业效率。这也意味着,对于“超千万级”传统混线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改造这一命题,已然找到了最优解。

模式创新

甬舟码头开启“无人集卡+IGV”混合作业

2023年,飞步科技在甬舟码头正式落地首期12台智能引导运输车(IGV)并提供集装箱运力服务。团队快速完成了IGV的场景交互适配并开启24小时常态化运营,大幅缩短了生产设备的落地转化周期。

IGV车队在全开放混线场景内开展多路编组作业

此次中标后,飞步科技在甬舟码头将开启基于“无人集卡+IGV”的混合作业模式。面对不同自动化设备群在开放混线场景下的协同作业,飞步与宁波舟山港创新性地提出了 “强车+强云” 的架构方案。“强车保证开放混线场域的交互安全,强云则专注于交互效率本身”,CTO杨政博士举例道,“强云会综合考虑作业优先级,来确定车辆的通行次序,从而实现效率最大化。”

飞步接下来的目标,是无人驾驶车队完成对所有泊位与堆场的全域覆盖。强车为基,强云为帆,甬舟全流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已有更澎湃的动力。

提速起航

港口无人驾驶水平运输进入加速发展期

2021年底,交通运输部在《关于组织开展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先导应用试点的通知》中明确鼓励港口开展无人集卡自动驾驶示范。2年后颁布的《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推进新一代自动导引车、无人集卡等智能化水平运输设备规模化应用。”

梅东码头无人驾驶智能集卡数量突破百台

从自动驾驶示范到规模化应用的背后,是新技术、新物种持续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截止目前,国内已建成18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建(含改造)自动化码头27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建和在建规模均居国际前列。自动化作业车队相继涌现,表明无人驾驶方案已经得到港口行业用户的完全认可,全面进入规模化复制应用的加速阶段。

宁波舟山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如今已拥有300多条国际航线,连接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飞步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杨政博士,自2019年起带领技术团队深耕在此,完成了无人驾驶水平运输系统(FabuDrive)、远程控制系统(FabuRemote)、车队及设备调度管理系统(FabuDispatch)的产品化研发工作,与宁波舟山港一起探索出了传统码头数智化改造升级的通用方案,交出了构建新质生产力的阶段性答卷。

日出霞光中,夜晚星辰下,无人驾驶运输车队鱼贯而出,川流不息。数字化智慧港口建设的浪潮,正滚滚向前。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