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低速无人驾驶行业“十大关键词”

时间:2024-01-04

来源:低速无人驾驶编辑部

0

导语:读懂2023产业特点,把握2024发展趋势。

 出海

伴随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与应用,全球看好我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前景,不少自动驾驶企业在2023年迈出了“出海”的关键一步。如小马智行与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签订合作协议,宣布加入马斯达尔城建设的阿布扎比智能驾驶汽车产业集群(SAVI);中科慧拓携手华为、宇通、泰国SCG、AIS正式签订了首个中国矿区自动驾驶出海项目,这也是泰国首个5G+自动驾驶智慧绿色矿山项目;西井科技作为自动驾驶“出海”领军企业之一,与和记港口码头菲力斯杜港签署了2023年港口无人驾驶领域最大规模订单项目,双方将在港口新增100辆新能源智能无人驾驶卡车Q-Truck。

行业表示,“出海”更考验自动驾驶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可靠性,产业链企业组团“出海”有利于快速开拓海外市场,强化“中国品牌”,提高“中国样本”影响力。

IPO

2023年资本市场遇冷,行业投资更加理性,但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前景还是被业界看好。2023年IPO上市热潮持续,特别是供应链企业成绩突出。2023年初,禾赛科技在美国成功上市,跻身“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在此之后,等待许久的自动驾驶公司们开始了“IPO征程”。

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了解,2023年以来透露过上市计划的自动驾驶企业已有10余家,其中不乏曾多次冲刺IPO的企业。包括文远知行、知行科技、如祺出行、赛目科技、速腾聚创、黑芝麻智能、图达通、纵目科技、司南导航、海创光电、佑驾创新、Momenta、地平线等。其中,文远知行以保密方式提交美国IPO申请,黑芝麻智能、如祺出行、赛目科技递表拟赴港IPO,佑驾创新正式冲刺A股IPO、图达通将英文名变更为Seyond为赴美上市做好了准备,海创光电IPO排队中,司南导航成功登录科创板,知行科技也踩着年末的尾巴于2023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

降本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研发生产成本是阻碍企业量产落地的重要制约因素,只有自动驾驶车辆达到用户预期,具备成本优势,才能打开批量商用的市场。为了加速无人驾驶商用落地,2023年行业继续在“降本”上发力,无论是零部件供应商,还是整车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都有企业再确保产品技术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成本,让终端用户愿意用、用得起无人驾驶车辆。

如毫末智行推出了面向商用市场的末端物流车小魔驼3.0,一举步入万元级别,降至8.99万元;占据自动驾驶车辆整车一半左右成本的激光雷达,对比最初的进口激光雷达售价超10万美元,2023年国产激光雷达的价格已经大幅下降,售价为数百美元不等。

商业化提速

无论从产业发展数据看,还是政策支持力度来看,自动驾驶的商业化的大潮正在袭来。2023年以来,自动驾驶政策走向细化、场景化,地方城市开始推出一系列鼓励政策及管理细则,从体系建设指南到具体的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再到无人驾驶车商业化试点,自动驾驶相关政策、规划更加落实到场景,助力驾驶向规模化、商业化进发。

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3年低速无人驾驶行业在清洁环卫、无人港口、无人矿山等多个领域的新增落地项目在应用范围和应用规模上都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各个场景布局深度与广度并驱,企业收获订单明显增加,无论是TO B还是TO G市场都释放出巨大空间。以无人环卫为例,2023年全国已开标无人驾驶智能环卫项目高达30个,开标项目合同总额高达22.69亿元,创历史新高。随着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为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明确、有力的政策支持。

扩产

2023以来行业整体订单量呈现出激增态势,特别是环卫、矿区等场景,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了解,为应对接下来的量产爆发期,不少自动驾驶企业在2023年加速了扩产布局,增设研发基地,新建工厂和产线。

如酷哇科技已与台州椒江、重庆永川等各地政府合作建厂、扩大产能,其中在永川打造的酷哇自动驾驶功能车产业基地项目整体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8亿元,后续还将在永川投资50亿元建设酷哇科技(西南)总部;福龙马城服机器人已在高陂生产基地完成智能柔性生产线首期建设,实现1000台/年产能,据了解,生产线完全建成后产能将扩展到年产单班3000台、翻班6000台;此外还有海神机器人、智能PIX Moving、镭神智能、济驭科技、同驭汽车、睿行智车等多家企业投资生产基地建设、增强规模化量产交付能力。

AI大模型

2023年ChatGPT引爆AI大模型新风口,所有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成为科技领域诸多大厂的共识,当然也包括自动驾驶领域。2023年3月之后,国内多家自动驾驶企业试图引入AI大模型,赋能自动驾驶领域的感知、标注、仿真训练等多个核心环节。

自动驾驶汽车都遵循“感知-认知-决策-执行”运行逻辑。随着AI大模型的兴起,感知算法已升级至BEV( Bird’ s eye view ) +Transformer。在感知层,以特斯拉为例,"BEV+Transformer"范式已开始在自动驾驶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可有效提升感知精确度,利于后续规划控制算法的实施,促进端到端自动驾驶框架的发展。除感知层外,大模型还有望显著提升后端训练中数据清洗标注的效,并助力生成新场景以赋能仿真训练。训练模型在收集到传感器传送回的图像数据后,需先对数据进行清洗,再对其中的车辆、行人、道路标识、车道线等元素进行标注。相较于此前的人工标注,大模型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车路云一体

要实现无人驾驶,不仅需要智慧的车,更要聪明的路,需要路侧基础设施的全盘数字化,实现数字孪生,并在此基础上与自动驾驶技术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匹配。2023年我国智能化道路改造、云控基础平台建设加快推进,16个“双智”试点城市项目取得阶段性进步,已在2000多个重点路口布设视觉雷达等感知设施和车程交互设施,布局24万台5G基站。单车智能企业与车路协同方案商的产品开始渗透。

此外,在政策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细化支持,2023年10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公路工程设施支持自动驾驶技术指南》,对公路工程设施中的自动驾驶云控平台、交通感知设施、交通控制与诱导设施、通信设施、定位设施、路侧计算设施、供配电设施和网络安全设施以及技术指标进行了统一,并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

跨场景布局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路线不断演进,量产化压力不断增大,技术提供商的技术路径开始走向趋同,并不断拓展产品边界,多产品布局成为趋势。在单一场景实现场景商用突破的企业也开始探索其他应用场景。

如毫末智行,在末端物流领域取得领先发展成果,其全新推出的末端物流车小魔驼3.0采取模块化设计,搭配不同上装模块也可在安防巡逻场景应用;深耕电力行业无人巡检的亿嘉和,成立了辉煌智行并一次性发布三款产品进攻清洁环卫市场;易咖智车也从末端配送领域出发,2023年发布了7款无人车正式切入安防、环卫及工业领域。这些来自多领域的跨场景布局者,不仅壮大了行业发展队伍,也推动了产品的技术迭代和特色研发。

供应链优化

成本的控制,离不开供应链的优化。供应链的成熟度不仅关系着自动驾驶车辆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也影响着车辆制造的成本,影响自动驾驶规模商用的落地进程。2023年我国低速无人驾驶产业链体系更加完善,供应链企业也在加速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向着打造产品多样性,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自动驾驶产业链集群优势愈加明显,产业链上下游更加重视生态建设。企业间的相互优势互补、彼此加持赋能至关重要。从主机厂企业角度来看,做好供应链管理,筛选供应链合作伙伴,产品及零件设计的标准化是供应链优化的前提。各主机厂的零部件使用规格标准化后,可为供应链企业提供量产的良好条件,降低成本、大规模应用等期望也水到渠成。

标准化建设

2023年7月,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修订并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在完善标准法规上,工信部方面表示,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支持政策、标准法规,加快重点标准制修订,加强汽车与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等领域标准的协同;同时,深度参与国际标准法规制定协调,积极贡献基于中国实践的标准技术方案。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作为国内首个聚焦低速场景自动驾驶发展与应用的组织机构,重视标准化建设,联盟继2022年正式发布《低速无人驾驶清扫车安全规范》《低速无人车移动底盘通用技术条件》两项团体标准之后,于2023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第三项团体标准《低速无人驾驶设备远程驾驶系统技术规范》,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规范化管理持续发挥着强力助推作用。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