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秘书长、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所长李进科
特邀嘉宾:
赛特智能无人驾驶清扫车事业部总经理杨帆
欧卡智舶创始人兼CEO 朱健楠
盈峰环境首席技术官 张斌
海神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 于明坤
星火科技执行总裁 安忙忙
国唐汽车副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 黄福良
认清方向“适当卷”
目前整体来看,低速无人驾驶行业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存在多种细分且聚焦的应用场景,市场处于一片蓝海中,等待企业去深入挖掘、落地生根。企业明确自身战略和方向,选择性地适度“内卷”,各取所长,合作共赢。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秘书长、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所长李进科
赛特智能无人驾驶清扫车事业部总经理杨帆表示,技术的内卷是为了真正解决客户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痛点问题,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运维的内卷是为了让客户放心地交付;在这过程中多种配置和设备供客户选择。所谓“内卷”产生的根本因素在于企业产品力还未达到客户预期,建议从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可靠性、稳定性等角度出发,令客户觉得物有所值让并为此买单,实现商业闭环。
赛特智能无人驾驶清扫车事业部总经理 杨帆
以无人清扫行业为例,前期主要依赖于政府在智能化过程中对无人环卫的需求,但这类市场空间容量有限,企业更应该聚焦于物业公司、环卫公司等有着清洁工具属性的常规客户,后一类客户比重的增加,为企业的产品方案甚至是行业带来整体的良性循环,让“内卷”不再“卷”。
欧卡智舶创始人兼CEO朱健楠认为,技术层、装备层和运维层,对应着公司产品需要历经的三个周期:技术层、产品层和市场层,运维意味着面向市场,而底层技术打造出了产品。
欧卡智舶创始人兼CEO 朱健楠
选择卷什么,往哪个方向卷,取决于企业的创业DNA和自身定位,目前面向场景端的创业类公司主要有两类,一是以欧卡智舶为代表的“技术派”,以底层的水面自动驾驶技术为起点,通过学习场景,打造该场景下的产品落地到运维。二是传统的设备商,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出于对自动驾驶和数据化的需求,转而对自动驾驶技术开始了研究。欧卡秉持着“科技有高度,产品能落地”态度,选择从两方面技术出发:一个是围绕着自动驾驶,不断研发自动驾驶底层的硬件算法;二是围绕行业机器人,从场景理解到结构和机电一体化的终端。两者形成数据闭环,后者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为前者收集大量的场景数据、高精地图数据、图像样本等。找好自身定位,各施所能,各取所需,以合作的机制,共同推进行业的发展。
盈峰环境首席技术官张斌分享时表示,低速无人驾驶行业内企业之间的互卷已成常态,技术的“竞争”互不相让;从行业和整体生态的角度看,技术、装备、运维三方面发展息息相关、互相影响,技术是推进器,装备和运维是当前低速无人驾驶领域商业化落地的“双轮驱动”,两者相互促进、迭代,才能平稳正向发展。本质在于两点:一是“场景”,“从场景里来,到场景里去”,植根于场景,发掘场景,应用到场景,形成良性竞争,行业蛋糕才会越做越大。二是为终端客户创造价值,只有在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多方面实现下降,才是真正为客户带来价值。
盈峰环境首席技术官 张斌
总的来说,行业目前正处于发展期,市场前景还很大,呼吁企业“少点卷”、“晚点卷”,扩大产业规模,协同合作,走良性发展道路,互赢才是最好的局面。
神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 于明坤
海神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于明坤则给出了无人安防领域的新“三卷”:需求、方向和资源。选准方向,挖掘行业里的刚性需求,无人安防可应用于军、警、民等多重领域,市场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准确把握住切实需求,以无人安防机器人在监狱领域的应用为例,监狱无人安防产品的独特性意味着其不必面临同类竞品的压力,也能掌握主动权和产品议价权;所谓的卷资源,则是先进技术和优质装备双重效应的叠加,才能有落地项目遍地开花。
星火科技执行总裁 安忙忙
星火科技执行总裁安忙忙则对技术、装备和运维有着自己的理解,技术力量对于科技型创业公司来说非常重要,技术的稳定和可靠落地,是一切的前提;产品在真实场景应用中碰到的多种突发状况需要靠技术后期迭代来解决,当技术实现稳定突破后才有后续运维,无人清洁环卫的运维同样侧重于单车长期运营过程中的测试和调整上,反向推进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星火科技未来也会依托于AI视觉技术上的优势,各展所长,合作共赢,将产业做大做强。
国唐汽车副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 黄福良
国唐汽车副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黄福良则认为,低速无人驾驶行业期望实现的是各场景下的“去人化”、“少人化”和“无人化”,技术、装备和运维“卷”的本质是“卷”人、财、物,一是团队的人才储备,随着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传统运维团队不足以覆盖和支撑的情况下,需要对团队技能加以培训;二是生产和调试装备的更新迭代,随着电子化技术的发展和无人车规模化的生产和应用,传统制造工艺和设备以及调试手段不再适用,需要追加各类新型设备。三是运维阶段对资金的需求,运维需要保证供应链体系的健全和售后服务网点的完善,这两方面都与资金的充裕程度息息相关。
唱衰L4背后,低速无人驾驶的新机遇
前前后后进军自动驾驶领域的头部企业们,在自动驾驶这条路上艰难探索了多年,在技术和落地上经历多重考验,才有了如今技术领域的遥遥领先,但却依旧没能实现规模商业化,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融资也随着产业迟迟见不到回报而放缓,L4自动驾驶唱衰之际,或许恰恰是低速无人驾驶的机会。
杨帆表示,关于无人驾驶领域的“唱衰”主要是受到高速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的波及,高速乘用车无人驾驶投入巨大,法律法规方面现阶段也受到很大限制,这会极大地拖慢技术的可行性验证和迭代的速度,而与之技术路径相似的低速无人驾驶早已在无人环卫、无人配送、无人船等多个领域实现了L4级别的落地,相信随着更多低速无人驾驶项目的普及,社会和公众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两者不同。未来低速无人驾驶会承担起“无人驾驶”的重大使命。
只有下沉到客户业务中去了解对方的需求和痛点,并针对性地不断迭代开发新产品,以整体方案的形式呈现让客户省心、省力更省钱;以此出发,才有机会实现行业“真无人”生态构建上的突破。
朱健楠认为,历经“寒冬”依旧存活的高速无人驾驶企业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数据为王”型,以滴滴自动驾驶为例,滴滴有着规模庞大的车队和海量出行数据,这些数据帮助自动驾驶技术更好地了解车辆和道路的情况,提高感知和决策能力,滴滴在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方面的竞争中远远领先其他公司。二是“场景为王”型,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拥有自己技术终端和载体的车企,甚至有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从L4变道至L2,为主机厂做配套解决方案。
从扫地机器人到商用清洁机器人,从室内到室外,从单一功能到多维度功能,从半自动化至L1级最后到L4级,逐步迭代的商业化进程值得低速无人驾驶企业借鉴。长期来看,行业值得拥抱,短期震荡在所难免,最优解在于企业如何去抉择。
张斌表示,在整体行业发展背景下,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特别是乘用车的“真无人”难以突破瓶颈,和预期相去甚远;现存商业场景还未构建形成真正能带来市场价值的生态。唱衰只是阶段性的,理智看待行业发展。高阶自动驾驶转道入局低速无人驾驶,为行业带来更多投资关注和资源利好,前提是形成成熟的生态,培育市场和客户,实现市场增值。
于明坤表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正当时,历经多年发展的高速自动驾驶为低速无人驾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而随着普罗大众对各类室内移动机器人接受度增高,各低速场景下的落地应用进度逐步加快。
安忙忙表示,从识别视觉技术的角度看,低速场景运行更适合落地,特别是在弱GPS甚至是无GPS环境下,对视觉技术的依赖度明显上升;从安全的角度看,安全问题是商业化无人驾驶的前提和底线,和高速自动驾驶相比,低速无人驾驶对安全的把控更到位。
黄福良表示,国唐既做高阶自动驾驶也做低阶自动驾驶,两者之间最大区别在于法律法规下的责任归属界定。任何一项新兴技术的出现一样,大众对于它的态度一定会从排斥到逐渐接受,再到疯狂追捧,最后趋于冷静。高阶自动驾驶的降温意味着行业处于更理智冷静的阶段,在寻找真正适合落地场景方向过程中,不断完善客户对技术的需求;低速无人驾驶是自动驾驶和场景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暂时不受法律边界的影响和约束,以及标准规范上的约束,给了市场“喘息”之机,也为智能驾驶“人才荒”留足更长的教育培养周期;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的出现将行业资源串联,给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结语
过去10年间,国内自动驾驶赛道累计融资额度超3000亿人民币,资本的狂欢已然落幕,无人驾驶行业迎来“冷静期”。在低速无人驾驶赛道深耕多年的企业更加坚定自身优势和定位,专注于细分场景下沉,各展所长,抱团向上。2023年是“场景为本、数据为王”的一年,企业聚焦赛道“沿途下蛋”,并寻求更多落地场景“活下去”,静待真正的“无人驾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