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矿区无人驾驶产业发展速度开始加快,部分头部公司已经渡过技术研发、试点验证阶段,正步入规模化商用探索阶段,其相关技术方案逐步开始向国内各大矿区深入推广。
以易控智驾为例,
截至2023年2月,其运营的宽体车规模已达162台,无人矿车累计运行里程超过150万公里,安全员常态化下车运营250余天,各项数据遥遥领先。
易控智驾技术VP林巧表示,在矿区无人驾驶领域,当前易控智驾已经实现了从Demo到产品化的跨越,且相继落地了一些标杆项目,“2023年,我们的目标是达到商业化落地且项目盈利的状态。”
商业落地:技术和工程化运营能力深度结合是关键
易控智驾成立于2018年,在矿区无人驾驶赛道,易控智驾的特色十分鲜明:专注于矿山无人驾驶车辆运输运营。
林巧介绍,不同于大部分无人驾驶企业先有技术再考虑商业落地,易控智驾从成立之初就瞄准了矿区这一场景的无人驾驶应用,“我们一开始就觉得矿区这个场景最需要无人驾驶也最适合无人驾驶落地,所以围绕这一场景组建了相关团队。”
易控智驾团队博士硕士占比超55%,研发人员占比超85%,包括清华、浙大、上海交大、中科院、吉大、北航、北理、东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精英,还有阿里、百度、宇通、千方、一汽等背景优秀技术人才,以及多位深耕矿山领域20年以上的专家。
而从具体的团队构成来看,易控智驾核心团队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无人驾驶技术团队;二是矿区工程化运营管理团队;三是智能化线控底盘团队。
林巧认为,“技术能力与产品化能力是无人驾驶落地的基础,工程化运营能力则是能否快速商业化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组建专门的运营管理团队,以车队运营的模式切入矿区赛道的主要原因。”
当前,矿区自动驾驶市场中商业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提供技术服务和提供运输服务。其中提供技术服务是指收取自动驾驶车辆的相关改装费、前装销售成分以及平台运营费用;提供运输服务是指矿山无人驾驶企业参与或直接为矿企,工程承包商等终端用户提供自动驾驶运输服务,并从运营中分利。
对于矿区无人驾驶企业而言,提供技术服务的轻资产模式不会使公司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可以将有限资金尽量投入到相关技术研发方面。提供运输服务的重资产模式对企业的资金要求较大,矿车的采购成本并不低,所以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资金压力,但对于某些矿企来说,将自动驾驶技术引进的风险转接到自动驾驶企业身上,这种模式显然更容易接受。
林巧表示:“现阶段无人驾驶本身其实并没有十分成熟,如果把无人驾驶车辆交给不懂无人驾驶的使用方,这个阶段无人驾驶企业也没法提供一些标准易用的模块,所以我们现在坚持自己去做工程化运营,按照运输量去收费,这样矿企不会增加额外成本,也更容易接受这种模式。”
而运营模式除了让用户更容易接受外,对于易控智驾自身而言,
通过自运营积累的大量的真实数据,也可以让产品加速迭代,“我们可以更加了解矿区的真实需求,这些真实的运营数据会反哺我们的算法,推动技术迭代,同时还可以把运营管理中一些使用标准固化下来,逐渐地把矿区无人驾驶做成一个简单易用的标准化产品。”
林巧认为:“尽管从商业模式来看,当前我们选择的车队运营方式属于重资产的模式,在资金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压力,但恰恰是这种方式,让我们构建了自身的行业壁垒。”
2019年,易控智驾第一台无人宽体车开始进入矿区做单车测试,2020年1月,易控智驾在鄂尔多斯某煤矿开启编组常态化运营测试,此后,易控智驾无人驾驶车队落地的速度开始不断加快。
2022年6月,易控智驾在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准东露天煤矿实现常态化“安全员下车”24小时无人驾驶真实运营;同时,在特变电工南露天煤矿实现四编组7x24小时常态化运行,这也是国内单矿最大编组数的无人驾驶运营项目。
安全员下车是矿区无人驾驶从“有人”到“无人”质的飞越,只有帮助矿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矿车无人化,才能实现矿区所关注的“本质安全”和“效率优化”。完全实现去安全员的无人化后,直接规避了现场工作人员所面临的施工风险,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矿山企业因不可控风险所导致的法律责任和相关损失,无人化将是矿区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易控智驾无人驾驶车队常态化“安全员下车”的实现,无论是对于企业自身还是整个行业来说,都意义重大。
未来: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优”
无论是从“安全员”的下车进程、还是车辆“前装量产”实现程度,当前,易控智驾无疑都已经走到了赛道前列。
林巧认为,“在矿区无人驾驶这个赛道,当前的竞争属于“人无我有”阶段,谁能把这个东西做出来,能给客户带来价值,这可能就是目前矿区赛道企业的主要壁垒,下一阶段的竞争可能是‘人有我优’,就是大家都能做出来,但我比你做得更好。”
如何做到“人有我优”?林巧表示,本质上还是要从安全、效率、成本三个维度去看,“安全是底线,这个是无人驾驶车辆上路运行的前提条件,其次是效率和成本。”
从易控智驾前期与矿企合作的经验来看,林巧提到,近几年,其实矿企对于无人驾驶的认知变化非常明显,“早期,大家可能对无人驾驶了解不多,看到其他矿区做了项目,会想自己矿区是不是也要导入一些无人驾驶车辆,但本质上他们对于无人驾驶能做什么,能带来什么价值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但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一些矿区用户对于无人驾驶的认知已经非常接地气了,比如说他们会开始考虑应用无人驾驶车辆后,生产规划要怎么做,是不是要重新适配,跟有人驾驶相比有什么差异,矿区的情况是否适合用无人驾驶等等。因为以前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案例,所以大家可能会有一些想当然的东西,现在更切实际一点。”
“目前来说,从矿方的角度,无人驾驶车辆的效率能够达到人工驾驶车辆的90%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一个区间,达到90%后,实际上无人驾驶可以拉长工作时间,例如有人驾驶可能一天工作19~20小时,但无人驾驶基本可以实现有效作业时间21小时以上,这样长远来看,无人驾驶作业效率一定会达到并超过有人驾驶的。通过前期不断地迭代优化,目前,易控智驾无人驾驶车辆的效率已经可以达到有人车辆的85%,随着我们车队运营的逐渐常态化,效率也会继续稳步提升。”
但林巧认为,矿区这个赛道,其实还没有到抢市场的阶段,“因为大家都没有给客户提供真正的可商业化的产品,都还在路上,只是定位会不同。”
在林巧看来,有些企业现阶段可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做各种科技项目上,大部分车都停留在测试阶段,离常态化的运营也还比较远。“市场还需要大家一起去培育,去进一步提升客户的认知。”
而就易控智驾自身的战略规划而言,林巧提到,“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2023年要实现标杆项目的盈利,2024年可以进行规模化的复制推广,未来易控智驾也会一直聚焦在矿区无人驾驶这个赛道,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矿山无人驾驶公司。”
结语:
从全球范围来看,国外矿区无人驾驶的探索与发展已有30多年历史,无论是无人矿车的生产研发,还是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的实际落地应用,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国内的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包括易控智驾在内的一些矿区赛道的头部企业,在技术以及应用方面已经逐渐追上了国外厂商,从长远看,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拥有丰富应用土壤的中国矿区无人驾驶企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