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这些自动驾驶企业疯狂冲击IPO

时间:2022-05-26

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

0

导语:8家企业已成功上市。

 过去一年,对于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而言,是上市“在路上”的一年。对于尚无造血能力的自动驾驶公司而言,上市不仅能够快速收割资金,且为后续的募资渠道做铺垫,还有利于推动自动驾驶公司的商业化进程。

这场上市潮中,有哪些企业已成功抢滩?哪些企业万众期待?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全球自动驾驶领域已上市的企业有8家。

图森未来——2021年4月 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21年4月15日,全球无人驾驶卡车企业图森未来正式挂牌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股票代码TSP,发行价为40美元,此次发行3378.4万股,募资总额为13.5亿美元。

图森未来是一家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应用服务提供商,专注于自动驾驶货运卡车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计算机视觉为主,辅以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其他传感器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打造高速公路和港口、场区等物流场景下的L4级别自动驾驶卡车产品。目前,图森未来自动驾驶卡车预订数量已近7000辆。


图森未来融资历程(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

图森未来在美国和北京都设有独立办事处,同时开展业务,上市后就引起美国政府的高度注意。今年3月,消息称图森未来拟以10亿美元出售其中国业务,并已与包括私募股权公司博裕资本在内的几家中国投资者接洽,以寻找潜在买家。

Embark Trucks——2021年11月 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21年11月11日,自动卡车运输公司Embark开始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交易。该公司的股票代码为EMBK,估值 50 亿美元。

Embark成立于2016年,是由两名二十多岁的加拿大计算机科学家创建的。该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卡车的软件和支持技术,为不断增长的机器人卡车车队开设首个货运转运中心。早在2021年6月24日,Embark Trucks就宣布将以SPAC的方式上市,合并公司为Northern Genesis Acquisition Corp. II。
 
Embark融资历程(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

通过上市,Embark Trucks筹集约6.14亿美元的现金总收入。这些资金包括来自Knight-Swift Transportation(KNX.US)、红杉资本和老虎全球管理基金的2亿美元私人投资。此次上市,也使Embark Trucks创始人Alex Rodrigues成为当前最年轻的美国上市企业CEO,年仅26岁。

Aurora——2021年11月 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21年11月4日,自动驾驶公司Aurora完成与SPAC公司Reinvent Technology Partners Y合并,并实现在纳斯达克上市。合并完成后,股票代码为AUR,新公司作价130亿美元。

Aurora成立于2017年,由Sterling Anderson,、Drew Bagnell和Chris Urmson共同创立。其中Sterling Anderson曾担任过特斯拉Autopilot项目主管,CTO Drew Bagnell曾任职于Uber先进技术团队、负责感知和自主软件工作,CEO Chris Urmson曾领导谷歌自动驾驶汽车项目近8年。
 

 
作为首家IPO的平台型自动驾驶公司,作为谷歌无人车开创者创办的公司,Aurora上市是一个风向标事件。目前,Aurora的合作伙伴包括丰田、Uber和沃尔沃,目标是使车辆能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即车辆在道路行驶时无需人工交互。

Rivian Automotive——2021年11月 美国萨斯达克上市

2021年11月13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周三,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厂商Rivian(股票代码为RIVN)上市首日股价暴涨29%,使这家由亚马逊和福特支持的初创公司市值达到860亿美元,成为美国证交所第六大首次IPO,也是2021年规模最大的IPO活动之一。

Rivian创立之初定位做平价汽车,直到2011年,公司的研发重心开始转向自动驾驶纯电动车的方向,这之后Rivian获得了大量投资,并在 2015 年迅速扩张,Rivian 开始专门构建相关产品的“整个生态系统”。

 
Rivian融资历程(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

Rivian是实实在在的美国投资圈的宠儿,投资方包括亚马逊、福特汽车、T. Rowe Price Group、安利捷、富达投资等;亚马逊是公司大客户,在上市后依然持有18.9%的A类股权,而福特就比较微妙,既是对手也是股东,上市后持有12.2%的A类股权。

光庭信息——2021年12月 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2021年12月22日,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光庭信息”,301221.SZ)在深交所科创板上市。当次发行2315.56万股,发行价为69.89元,募集资金16.18亿元。

光庭信息是一家主要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整车制造商提供专业汽车电子软件定制化开发和软件技术服务的信息技术企业。产品和技术服务涵盖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智能座舱、智能电控和智能驾驶等领域,并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服务体系与移动地图数据服务平台。
 
光庭信息融资历程(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光庭信息还是一家新三板摘牌公司,公司曾于2015年12月15日挂牌,于2018年10月18日终止挂牌。伴随新IPO,光庭信息是光谷第53家上市公司,也是武汉市第90家上市公司。目前已与日本电产、电装、延锋伟世通、佛吉亚歌乐、MSE等客户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商汤科技——2021年12月 港交所主板上市

2021年12月30日,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商汤科技”,0020.HK)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创造了中国AI企业最大规模IPO。

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人工智能算法供应商,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原创技术,涵盖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智能内容生成和智能内容增强等关键技术领域,同时包含AI芯片、AI传感器及AI算力基础设施在内的关键能力。
 
商汤科技融资历程(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

商汤科技业务覆盖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其中,商汤绝影致力于打造L4级自动驾驶的极致接驳体验,拓展城市公共出行方式。自动驾驶接驳小巴可以精准识别车道线、交通信号灯状态,智能预测行人、车辆的运动方向,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和路径规划,适用于产业园区、示范路段及旅游景点等场景。

格灵深瞳——2022年3月 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2022年3月17日,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格灵深瞳”,688207.SH)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随之成为“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

格灵深瞳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以及嵌入式硬件研发能力的人工智能公司。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公共安全、智能交通、金融安防等,致力于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等商业领域。
 
格灵深瞳融资历程(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

2016年2月,格灵深瞳与格灵深瞳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赵勇共同设立驭势科技,专注于智能驾驶。值得一提的是,格灵深瞳有限将“基于双目的防碰撞视觉雷达技术”等6项非专利技术以总价1元转让驭势科技,将“一种多目相机系统”1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人体姿态检测方法及装置”等3项正在申请专利的非专利技术无偿许可驭势科技在智能汽车领域独占使用。

经纬恒润——2022年4月 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2022年4月19日,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经纬恒润”,688326.SH)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当次发行3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21.00元/股,募资总额为36.3亿元。 

经纬恒润是领先的综合型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公司成立于2003年,起步于电子系统的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于2006年成立电子产品业务部门,深耕电子产品业务,不断拓展产品线;2015年,公司进入高级别智能驾驶领域,开发了单车智能、智能车队运营管理和车-云数据中心等多套解决方案。


经纬恒润融资历程(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

经纬恒润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实现覆盖智能驾驶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在ADAS等细分领域处在行业前列。此外,经纬恒润也在推进港口L4级无人车的交付。目前,该公司已经收获了一汽、上汽、广汽、吉利等车企的订单。

以上8家企业目前均已成功上市,成为自动驾驶领域上市潮首批抢滩者。此外,有的企业暂时停下了脚步,如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智加科技于2021年11月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 Hennessy Capital Investment Corp V (HCIC V)宣布,终止此前达成的合并协议和重组计划,立即生效。

有的企业正在加速进军,如英特尔于今年3月宣布,已通过秘密形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Mobileye的上市申请,这有望成为今年美股规模最大的IPO之一。有外媒报道称,Mobileye估值能超过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91.40亿元),远远超出英特尔在2017年进行收购时153亿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的估值。

伴随全球自动驾驶产业加速发展,行业还在不断涌现出新的企业。在资本疯狂的大背景下,“上市”仍将是不少自动驾驶企业的终极目标。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