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末智行获近10亿人民币A轮融资,成为国内新晋自动驾驶独角兽

时间:2021-12-22

来源:36氪

0

导语:2022年,毫末的各种项目成倍的增加,乘用车辅助驾驶项目预计扩大7倍,无人物流车项目预计扩大3倍。

12月21日,毫末智行宣布获得近10亿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实现智能驾驶规模量产的新兴自动驾驶独角兽。

毫末智行本轮投资方为美团、高瓴创投、首程控股等。资金将用于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和人才体系建设。


这是毫末智行年内获得的第三轮融资。今年2月10日,毫末智行获得长城汽车一笔融资,资金不详。12天后,毫末智行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首钢、美团、高瓴资本等。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如此密集、迅速的融资节奏,即便在汽车智能化转型如火如荼的当下也并不多见。从全年发展来看,毫末智行有望成为国内自动驾驶赛道成长最快的自动驾驶企业之一。

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判断道:“2022年将是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乘用车辅助驾驶领域的竞争将会正式进入下半场,其他场景的自动驾驶也将正式进入商业化元年。2022年,毫末的各种项目成倍的增加,乘用车辅助驾驶项目预计扩大7倍,无人物流车项目预计扩大3倍。目前毫末已经准备好充足的技术弹药和资金。”

微信图片_20211222105030

毫末智行成立于2019年,从长城汽车技术中心智能驾驶前瞻分部独立而来。核心团队一部分来自长城内部的智能驾驶研发团队,一部分来自百度、华为等科技公司,目前团队规模近600人。

脱胎于长城,使得这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拥有比同行更高的起点,甚至在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发布上比一些新造车势力都要更早一些。

此前,毫末智行10月发布的智慧领航辅助驾驶系统NOH,已经在魏牌摩卡车型量产落地。作为高阶的辅助驾驶功能,领航辅助驾驶能在高精度地图覆盖的高速和城市快速路范围内,帮助车辆实现从A点自动驾驶到B点。而理想汽车的类似功能导航辅助驾驶功能于12月才陆续向车主推送。

毫末智行CEO顾维灏表示,规模落地,是毫末智行最为核心的优势。一方面,规模落地意味着能够积累海量的场景数据;另一方面;规模量产,也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的价格优势,将产品价格压的更低。

据官方数据,到2022年底,毫末智行的辅助驾驶系统包括已经/即将搭载的车型预计超过40款,订单全部来自于长城,涵盖长城魏牌摩卡、坦克、哈弗等品牌。毫末智行此前表示,预计未来三年搭载的乘用车总量超过100万台。

海量数据的积累,相当于“喂”以辅助驾驶系统源源不断的养料,见识的场景足够多,系统能够应对的场景也越多,通过不断迭代最终实现完全无人化。

诚然,量产规模总会有被追上的一天。“但汽车项目的研发周期很长,一些Tier1今天在做的事情,可能要到10个月之后才能显现。谁能更快上到车,系统能力更快闭环,产品力变得更强,就更有机会淘汰别人。”

规模落地带来的时间差,让毫末智行有时间在实践中思考,如何将实现将辅助驾驶能力系统变得更强。

在顾维灏看来,向高级自动驾驶的演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也没有业内所说的那样“低级与高级技术之间不可逾越。”

他认为,自动驾驶的演进,并不只是算法层面的提升。“传感器要有进步,计算器要有进要有进步,数据传输机制方法要有进步,云端的软件结构和软件算法其实都要有进步,再配以复杂的大量场景。只有见过很多场景,软件系统才有能力把不一样的场景挑出来。”

以毫末智行的领航辅助驾驶NOH为例。2022年5月,毫末智行计划将领航辅助驾驶的行驶范围,扩大至城市道路。然而城市道路中的交通参与者、交通流密度都远远大于高速路段。

而毫末智行的城市级领航辅助驾驶方案将有更加丰富传感器阵容:2个激光雷达、12个摄像头,这些会让系统的感知能力更加精准。

另外,毫末智行内部也正在打磨一个相关的数据处理系统。通过系统架构的搭建,毫末智行在量产车上积累的海量数据,能够建立真正的数据回传机制,实现辅助驾驶系统的快速迭代。

此外,毫末智行还联合高通推出了自动驾驶计算平台ICU 3.0,采用高通5nm的自动驾驶芯片,平台单板算力达360TOPS(算力单位),未来可持续升级到1440TOPS。上千TOPS的算力,也有望支撑毫末智行从辅助驾驶到高级自动驾驶的演进。

回过头来看,深度绑定长城,的确让毫末智行快速打开了市场。那么,毫末智行对于其他的生态合作,是如何考虑的?

对此,顾维灏表示:“我们自己的定位还是无人驾驶公司。其实我们的产品形态有很多,只是今天大家看到了乘用车、无人物流车,但明年一定会看到更多的产品形态。”

言下之意是,毫末智行未来可能会进军全新的自动驾驶领域,无人驾驶货运或者无人驾驶公交。

“都有可能,但是我们还是遵循自己的判断,不会做那些烧钱烧几年都看不到点的产品。要能尽早实现商业化,且我们在乘用车物流车的这些领域的技术积累能够应用的上,这是我们的判断标准。”

毫末智行在有这些想法并不奇怪。

因为除了在乘用车领域落地量产辅助驾驶之外,毫末智行此前已经在低速无人驾驶末端物流领域有涉猎。

在这个领域,毫末智行承担着生产制造和独立运营的双重角色。一方面,背靠长城多年来的汽车生产制造能力,毫末智行正在为阿里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小蛮驴”提供生产制造、出厂测试验证、规模量产等服务。美团同样也是其客户之一。

据了解,目前阿里无人车小蛮驴已总计完成 350 辆投放,年内将完成1000台投放,未来三年将扩充到1万辆。

另一方面,毫末智行也亲自下场,联合连锁超市物美多点做起了末端物流无人车的驾驶配送运营。

此前,顾维灏提出了一个自动驾驶三定律,即自动驾驶的发展将遵循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从商用到民用”的发展规律。毫末智行也正在用其实践,来验证定律的可落地性。

但当下,智能驾驶作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方向,其坦途可能只走了一半,前路如何尚无人能探。面对漫漫征途,毫末智行可能还需要亮出更多底牌。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