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Nuro宣布获得9.4亿美元来自软银集团的融资。据悉,该公司为通过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本地配送服务的硅谷初创企业,活跃于旧金山地区,本轮融资所得资金将用于增加新的合作伙伴和完善自动驾驶技术等。
记者注意到,这并不是自动驾驶物流应用初创企业首次获得天价投资。过去一段时间,时有大规模投资出现在该赛道。数日前,美国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Aurora宣布获得来自亚马逊、红杉资本和壳牌投资部门的超过5.3亿美元投资。本轮融资的焦点之一则是亚马逊的出手,被业界视为互联网巨头对自动运输领域的又一积极布局。
对此,多位受访者向记者表示,自动驾驶物流配送项目愈发受资本关注源于其大概率将先于载人技术的落地。同时,随着新零售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更多地被运用于固定线路、封闭场景的运输,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产业资本入场。日前,CB Insight发布的《2019年零售趋势》就分析称,2019年自动驾驶配送将成为试验性的趋势,有望解决企业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高成本等问题。
大概率先落地被资本看好
在Nuro与Aurora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前,自动驾驶“独角兽”Zoox于2018年拿到了春华资本和Michael Cannon-Brookes的5亿美元投资;通用旗下的Cruise则在去年累计获得软银和本田50亿美元的投资。
同样,VC在国内自动驾驶应用赛道的布局亦十分活跃。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该赛道上亿美元级别的融资就超10笔。此外,《2018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显示,2018年上榜的企业中,有8家来自人工智能和汽车出行交互领域。资本大规模的入场和初创企业飞涨的估值,皆说明投资机构对赛道前景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受到国内资本青睐的企业中,不乏像Nuro一样致力于将自动驾驶技术落地于物流配送的企业。对此,顺为资本执行董事孟醒向记者介绍,目前重点做应用落地的企业多源于2017年出现的行业分化。具体而言,在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兴起初期,大部分企业将业务重点瞄准车厂,为其提供解决方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本热捧和技术的发展后,行业呈现出技术门槛降低、融资门槛提高的特点。换言之,即赛道项目增多但能拿到钱的公司变少。如此情况下,部分初创企业为了能尽快“出成果、跑出来”,纷纷转向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的自动驾驶物流运输,也就催生当下的“物流配送热”。
在“跑出来”的逻辑上,部分投资机构和企业一拍即合。因此,也就有了资本的大举进场。北极光创投投资副总裁赵小松向记者分析称,与载人技术的落地相比,目前自动物流配送则多应用于固定的路线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低速进行,因此大概率会比载人技术先实现商业化量产,“不少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产业资本“动作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的自动驾驶配送热潮中,除了传统VC布局外,也频繁出现如亚马逊、京东、苏宁、菜鸟等公司的身影。对此,多位采访对象表示,在该赛道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产业资本更具备布局的实力与动力。
赵小松进一步分析称,自动驾驶产业链条很长,具体可分为三个核心环节:一是对应周围环境的感知环节,二是涉及算法、运用的决策环节,三即是将感知技术等与高精地图、互联网、物联网等相结合位于产业链下游的场景应用环节。自动驾驶物流应用则属于重资产项目,往往需要建立大量的车队、运营站等做支撑;对资本有着更高的要求且退出周期较长,并非早期的VC首选。其所在机构北极光虽一直聚焦自动驾驶领域,但布局的也多属产业链上游的软硬件项目。
互联网电商、物流公司等基于自身庞大业务发展和成本控制的迫切需求,则对自动驾驶物流配送的落地有着更多的期待。据《2019零售行业趋势报告》,在2017年全球范围内“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花费了企业超过8610亿美元,与配送相关的高成本运输给利润本就微薄的零售行业产生了巨大负担。其中还指出,多家零售企业对使用自动驾驶汽车的配送探索将在2019年成为试验性的趋势。
事实上,国内多家互联网电商早就开始该领域的布局与探索。以京东为例,其在2018年4月领投了专注于自动驾驶小型运输车辆研发商智行者,一个月后又宣布其正在研发Level4自动驾驶重型卡车,并预计2020年于国内完成无人开车商业化试运营的部署。苏宁则选择与PlusAI合作,探索Level4“仓对仓”自动驾驶场景的应用。
困难仍在,中国落地可期
资本的看好和互联网电商巨头等的探索仅是一方面,在未能实现大规模量产、商用之前,言其技术、模式已跑通都为时过早。
北京地区一知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企业CEO就向记者表示,真正落地商用之前,仍有不少难题亟待解决。以当下受关注较多的“最后一公里”特定场景低速物流车为例。首先,其仍有角度技术问题需要突破,比如怎样确保电池的续航能力,以及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如何将高精地图、定位等更好地协作运用以应对国内小区路窄人多环境复杂等问题。其次是,自动驾驶汽车在驶出封闭空间后需要的资质牌照和必要基础设施问题。最后则是,其落地后运营站点的建立。自动驾驶物流车上路后将面临如共享汽车一样管理、维修等,“这当中有许多环节需要去细化处理”。
虽然挑战重重,多位受访人士却认为,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展有着明显的优势,或将早于其他国家实现量产、落地。
孟醒就指出,近年来政策的支持就让企业有更大的积极性去尝试与探索。同时,国内互联网巨头自身的诉求和热情也是推进其商用落地的催化剂。
赵小松则预计,未来3~5年,自动驾驶物流配送或真正进入大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