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一度超6000亿的Rivian上市,滑板式底盘从边缘走向主流

时间:2021-11-17

来源:PIX移动空间

0

导语:全球领先的通用智能底盘开发商PIX Moving 已与意大利lendlease、国内的吾悦广场达成战略合作,推动5-10个移动空间场景落地。

“颠覆性技术永远在发生,而且是从边缘性的地方出现的。它经过初步创新,不断改进,达到最低客户满意度,突然间市场打开。”《失控》作者凯文凯利如是说。

从科达的胶卷相机到尼康的数码相机;从摩托罗拉、诺基亚的手机到苹果的智能手机;从丰田、福特传统燃油车到特斯拉的电动汽车。每一次的科技创新与颠覆,皆是从边缘开始,

从传统底盘到滑板式底盘的转变,也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规律。

美国时间11月10日,号称“特斯拉杀手”的 Rivian 在纳斯达克上市,IPO首日高开约37%,盘中涨幅一度超53%,每股最高价119.4美元, 市值一度逾1000亿美元。

一举超越拥有百年历史的通用(860亿美元)、福特(773亿美元)、本田(495亿)以及当前蔚来、理想、小鹏的市值,创下了自2014年以来美股最大IPO纪录。

此前,Rivian 在三年之内获得了亚马逊、福特汽车和贝莱德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接近100亿美元投资。 

Rivian 在资本市场备受投资者青睐,除了美国皮卡市场前景广阔、获得亚马逊投资与订单支持等外部因素以外,Rivian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核心武器--滑板式底盘平台。

“滑板式底盘平台是 Rivian 旗下所有电动汽车的核心。”创始人R.J 曾表示。

 微信图片_20211117095230

Rivian 滑板式底盘

微信图片_20211117095238

基于 Rivian 滑板式底盘打造的皮卡与电动货车

滑板式底盘是一种专门为电动车设计的一体化底盘架构,可将电池、电动传动系统、悬架、刹车等部件提前整合在底盘上,基于这个平台,Rivian可以快速打造不同的车型,还可以将其开放授权给第三方制造商使用。

Rivian 希望,未来无论是公司自己的电动汽车产品,还是为亚马逊、福特打造的产品,都会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开发。

因为相对小众、高风险,且未被市场验证,同时受到既得利益的束缚与内部管理变革的困境,在过去的十几年,滑板式机底盘几乎没有被主流市场关注过,没有成为丰田、通用、奔驰等主流的主机厂的选择,但这却成为了众多新造车势力的突破口,给没有历史包袱的创业者一个从边缘崛起的机会。

特立独行 

新造车势力押注滑板式底盘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美国的 Rivian、Canoo,以色列的 REE 等新型造车企业纷纷押注滑板式底盘平台。 

微信图片_20211117095547

 Canoo滑板式底盘

从官网中可以看到,Canoo 三款车型以及未来第四款运动轿车,全部基于同一个滑板式平台—Skateboard Platform 打造。 

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为了推进纯电动汽车项目的发展,在2020年上半年有意向收购Canoo,因为滑板式底盘结构引起了苹果公司的兴趣。

微信图片_20211117095647

Canoo 产品矩阵 

REE 将电动车最主要的元素,例如驱动、转向、控制、减震以及电池组全部浓缩到一个模块上 —— 提供一个通用电动车底盘,用同样的框架满足不同车型需求。

“电动通勤班车或送货车就应该像这种滑板结构一样简单。无论是私人汽车、商务车、小巴士等都可以基于现有底盘打造。”REE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Daniel Barel曾表示。

微信图片_20211117095759

微信图片_20211117095802

REE滑板式底盘及整车

虽然滑板式底盘在当下还未成为主流,但是随着汽车逐渐普及,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认知迅速增长,用户需求已经趋于个性化,传统主机厂的产品开发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需求。 

同时对主机厂来说,想要打造年销量 10 万 - 20 万辆的爆款车型已经越来越难。所以从长远来看,“开发成本低、周期短、互用性高”的滑板式底盘,可以响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在未来的市场中会更具竞争优势。

“滑板式底盘备受新造车势力青睐,因为它可以让车企能够大幅降低前期的研发和测试成本,同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新车型的批量生产,从而加速实现盈亏平衡。”PIX Moving 创始人&CEO Angelo表示

“假如过去车企一个车型的开发要卖 20 万辆车来回收成本,在滑板式底盘的基础上,由于多车型共用底盘,单一车型卖5万辆车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PIX 滑板式底盘

根据应用场景打造了7款底盘

和 Rivian、Canoo、REE 产品架构一样,PIX Moving 也是以滑板式底盘开发为核心,整个底盘采用全线控技术,使得行驶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高度集成,机械结构大幅简化,可大大节省车内空间,低地板大通道的设计使得乘客可以更加便捷地上下车,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的运载能力。

为了设计更加灵活的自动驾驶汽车,PIX Moving采用四轮轮毂电机分布式电驱动技术,轮毂电机可以在稳定性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前驱、后驱、四驱多种复杂的驱动形式。

通过开发力矩分配控制策略实现了四个车轮单独控制,并结合四轮转向技术,使得滑板式底盘具备转矩快速响应、全轮独立精确可控的操控能力,可以实现更复杂运动,完成你能想象到的,一个四方体的盒子在平面上所能实现的所有动作轨迹。

 比如,通过左右车轮的不同转速甚至反转实现类似履带式车辆的差动转向, 减小车辆的转弯半径,在特殊情况下几乎可以实现原地转向。

PIX Moving分布式驱动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升了自动驾驶系统的轨迹跟踪精度,通过转矩矢量分配控制和主动四轮转向控制的双重调节方式,来跟踪参考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率,即使自动驾驶系统规划一条复杂的期望轨迹曲线,车辆的轨迹跟踪误差也非常小,而且车辆具有更好的横纵向稳定和操控性能。 

微信图片_20211117100127

PIX Moving 滑板式底盘及适用车型

同时,PIX Moving 采用模块化产品架构,车辆舱体和底盘进行分别开发,不仅制造方便更降低了成本,更使得硬件系统兼容性更强,扩展性更好,不同型号底盘之间60-70%的核心零部件可以复用,这加速了车辆的研发与开发周期,降低造车门槛,让造车像搭建乐高积木一样简单。

以自动驾驶小巴 Robobus 为例,基于PIX Moving滑板式底盘,完成从0到1开发,只花了6个月的时间,如果按照传统的汽车开发模式,理想情况下,至少也要2-3年的时间。

除此之外,不到1年时间,PIX Moving 以滑板式底盘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的需求,为客户打造了不同类型的车辆,覆盖专用车、商用车等场景。比如Robobus、安防车、物流车、零售车等。

产品成功进入到“瑞士、法国、英国、瑞典、韩国、德国、美国、新加坡、捷克、越南”等全球近20个国家。

移动空间

车辆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技术的进步,L5级的无人驾驶时代终将全面到来。

当人类不再需要驾驶汽车的时候,车内的布局不再是以驾驶为中心,而是会注重空间属性。汽车的产品定位将不再是“载人交通工具”,也不仅只是一台“行走的计算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空间”,是生活的一部分。

传统汽车心脏的内燃机体积大,重量沉,形状又不规则,不论是前置、中置,还是后置问题都比较多,对整车的外观比例影响很大。

而滑板式底盘结构平整、简单,受约束小,可以顺利实现更好的空间布局,这一点从 Rivian、 Canoo 以及 PIX Moving 的产品上可以得到验证。

01/ Rivian 皮卡移动生活

从官网中可以明显看出,与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不同的是,Rivian 特别强调“空间聚集”和“生活方式”。

微信图片_20211117100421

比如在皮卡 R1T 上,前行李箱、后储物箱、座椅下隔间、中控台和通道之间,有超过 62 立方英尺的储物空间,而且“帐篷”和“营地厨房”成为了标配,在旅途中小憩一下,享受流动的美食盛宴。

微信图片_20211117100537

02/ Canoo 带轮子的楼阁

和 Rivian 相比,Canoo 更进一步,直接把车定位成为“生活方式”,而非“交通工具”,在滑板式底盘的加持下,其车辆获得了更大的空间。

微信图片_20211117100559

Canoo车内空间

03/  PIX Moving 移动空间

与 Rivian 和 Canoo 布局不同的是,PIX Moving 通过自动驾驶技术,直接省掉了方向盘和司机位置,留出可用空间。

同时 PIX Moving 采用轮毂电机,没有发动机等嵌入车身的部件,滑板式底盘架构可以给上部座舱留出更多空间,这样也给车型设计带来了更大的兼容性。

因此,PIX Moving 通过底盘、舱体自动分离,可以灵活实现无人驾驶小巴车、贩卖车、物流车、生鲜车、健身车等各类移动空间的应用。

PIX Moving 已与意大利lendlease、国内的吾悦广场达成战略合作,将联合推动5-10个移动空间场景落地,用户只需一键呼叫,就可以召唤一辆符合个性化需求的空间,或是美妆车、美食车、茶饮车、娱乐车等。

微信图片_20211117100909

从 Canoo、REE 到 Rivian,再到 PIX Moving,新造车势力纷纷拥抱滑板式底盘,没有了传统机械部件的束缚,舱体按需布局,注重空间和生活方式,这将开启一个“低门槛、个性化、更民主”的造车时代,滑板式底盘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