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风口”,重建汽车生态与交通系统,智能汽车正在颠覆“功能汽车”,为产业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7 月 12 日,由宇通客车承办的“中原科技城无人驾驶院士高峰论坛”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作为一场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技术顶级学术峰会,多位院士纷纷亮相,共话无人驾驶未来生态。
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出席活动,以全新角度,寄语无人驾驶产业未来发展。
看好未来趋势
无人驾驶,是全球创新热点和交通领域发展的制高点,更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重要路径,对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孙逢春介绍,无人驾驶汽车,在国内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电动化、智能化叠加、冲击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无人驾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在公交,智能矿山,车队重卡等一些特殊场景中,无人驾驶汽车正得以快速发展,整体趋势向好。
疫情期间,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多款小巴车型开展载物运输,表现出了传统车无法比拟的优势,成果有目共睹。但放眼产业未来,依然有不少发展瓶颈、技术短板等难题亟需破解。
孙逢春直言,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式上升的,无人驾驶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充满信心,同时不要操之过急。
从技术层面来说,在特定场景下,无人驾驶将得到广泛应用,早已成为业界共识;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城市开放道路,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环境,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产业化或者大批量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给技术升级留出适当的包容“空间”。
孙逢春分析表示,作为一项高新科技项目,完全实现自动驾驶需要很长的发展期,这是一个无穷‘逼近’的过程,然而对宇通等整车企业来说,这却是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
对此,孙逢春表示,无人驾驶技术的进阶过程,将为企业优化产品,提升用户体验,提升技术含金量和口碑美誉度带来巨大好处。在步步的逼近的过程中,我们的技术将得到极大提升,产品品质将得到高效验证,那些敢为人先的整车制造企业,将成为最为受益的一方。
技术迭代提速,
如今,步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无人驾驶技术快速迭代,智能化汽车正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空间”转变,同时“人、机、物”的广泛连接,也为无人驾驶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麦肯锡预测,未来,汽车产业超过80%的变革,将来自电子电器构架和软件。对自动驾驶车辆来说,作为两大关键核心,硬件设备构建了智慧功能的“骨架”;软件则重在塑造“大脑与神经系统”,软、硬件的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产业未来。
孙逢春指出,硬件系统,要注重标准的打造;软件系统,要注重生态的构造。
与传统车辆的软、硬件不同,在物联网、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新赋能之下,自动驾驶汽车的软、硬件已经呈现出深度融合的趋势,硬件包含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涉及硬件研发,两者相互融合,互为助力。
放眼当今,开源软件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全球软件产业的格局,是技术领域开放创新最早的成功案例。孙逢春表示,对无人驾驶来说,??以生态开放的形式来进行软件研发,有利于竞争、有利于数据优化,有利于进一步调动行业内、外的积极性,助力无人驾驶产业生态创新共赢。
硬件层面,作为高新技术装备的综合载体,自动驾驶车辆,正通过高新技术硬件装备创新,助力未来交通新时代的到来。坚持开放共生,一起做大做强产业平台,要鼓励更多的科技公司、机构、研发者们积极创造,打造更多、更好的产品,实现硬件及相关技术的可持续升级。
未来,“软件开源,硬件开放”,无疑将成为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基本条件。孙逢春指出。
集中力量干大事,
当然,在未来趋势向好,相关软、硬件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其背后蕴藏着的巨大市场机遇,也令不少国外科技公司、造车巨头雄心勃勃。对此,高盛数据研究显示,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的市场规模将达1970亿美元,到204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美元。
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孙逢春表示,中国率先推进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成了这一轮的汽车革命重要的推动力。与此同时,面对发达国家的一些技术垄断行为,中国企业更善于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新能源核心技术创新进步。
首先,中国具备全世界最好的创新环境,大众创新理念深入人心,这为产业发展带来了积极利好;其次,在智能化、网联化领域,中国无人驾驶场景复杂多样、示范运营经验丰富,人工智能的算法等领域具有相当的领先优势,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同时,中国人吃苦耐劳、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要远比国外要高得多,开放程度也好得多。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非常开放,乐于接受新型市场。这对无人驾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集中精力干大事。前20年,我们集中精力做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那么,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下半场我们要继续集中精力做好智能网联汽车,对此我充满信心。孙逢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