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初对外公布终止科创板IPO后,AI领域独角兽企业“依图科技”瞄准投资火热的自动驾驶赛道,日前已设立上海依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依行科技”),办公地点在上海张江微电子港。
依行科技由依图科技早期团队成员陈远浩领导。其直接向依图科技创始人、CEO朱珑汇报。通过独立运营方式,目前依行科技已完成天使轮融资。
同时,原阿里云计算资深技术专家、依图医疗事业群总裁倪浩目前已处于“脱离工作”的“挂职”状态,属于“业务上的离职”。在7月2日依图科创板IPO终止的当天,杭州依图医疗、上海依智医疗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均从倪浩变更到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架构师林晨曦的名下。
关于裁员的最新进展上,依图科技正接近完成第三轮裁员工作,最终要削减到200-300人左右,整体裁员规模超70%。依图医疗事业部员工数量已缩减至九成以上,业务几乎处于关停状态。
针对上述一系列消息,依图科技方面表示,对消息不予置评。
在经历长期亏损、IPO告败后,依图科技进入至暗时刻,企业希望缩减规模、降本止损,放弃投入较大的医疗业务,转向火热的自动驾驶赛道获取独立私募投资,来减少依图自身长期亏损情况。但,没有自身造血模式,没有自动驾驶销售渠道基因的依图科技,真的能靠寄予厚望的“依行科技”再造依图,实现涅槃重生吗?
三年半亏掉72亿元,依图上市融资“解渴”失败
依图科技成立于2012年,是由朱珑、林晨曦共同创立,主要以AI芯片技术和算法技术为核心,研发及销售包含算力硬件和软件在内的整体AI技术解决方案。与商汤、旷视、云从并称为计算机视觉中的“AI四小龙”(业内戏称“CV四兽”),是行业中备受关注的第一批AI明星公司。
公开数据显示,依图科技成立以来共完成10轮融资,其中,已披露的融资总金额接近4亿美元,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中国、高瓴资本等明星投资机构。该公司最近公开数额的融资要追溯到2020年6月。彼时,依图科技完成3000万美金融资,投资方为华润资本与诚通香港共同发起设立的“润诚产业领航基金”,此轮融资额仅有上一轮融资的约1/6;外界估值也从千亿美元缩水至不到300亿元人民币。
依图科技不被看好的核心原因,在于其长期投入且亏损的商业模式。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依图科技的营收分别为6871.89万元、3.04亿元、7.17亿元;其对应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11.7亿元、11.6亿元和36.4亿元。而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8亿元,净亏损达到13.0亿元。截至2020年6月末的三年半内,依图科技累计(未弥补)亏损达72.2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依图科技称,公司估值上升,导致优先股公允价值相应上升,使得各期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分别为9.83亿元、5.45亿元、26.19亿元和9.36亿元。
同时,报告期内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发创新及市场开拓,研发费用投入,几乎可以跟营收打平。各期研发及销售费用合计分别为1.56亿元、5.74亿元、10.75亿元及5.4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146.94%、95.77%、91.69%和100.10%。
AI企业想要活下去,需要更多资金“补血”,上市无疑是融资输血的一大途径,云从、旷视等其他AI公司也都启动科创板上市计划。
然而,依图科技科创板IPO上市之路并不平坦。2020年11月4日,依图科技向上交所提交上市招股申请,以拟募资75.05亿元启动科创板IPO。在两度中止IPO后,最终于今年7月2日,依图科技主动终止发行上市审核,科创板IPO上市之路折戟。
由于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科创板IPO融资告败,自今年以来,依图科技开始大幅裁员、业务收缩调整等。依图科技正接近完成第三轮裁员工作,公司最终要削减到200-300人左右的规模。截至去年6月,依图员工数量为1507人。以此计算,依图科技整体裁员规模超70%。此外,依图位于新加坡的办公室在今年6月合同到期后现已关闭;依图北京办公室的职能以及技术部门大都已裁员或合并至上海总部。
同时,在依图科技IPO期间,公司CTO颜水成提出离职。从多位消息人士处获悉,目前依图内部的整体技术业务已由林晨曦领导。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研究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的负责人朱珑、林晨曦和吕昊。颜水成的离职不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依图科技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表示。
此外,依图科技的核心高管、原阿里云计算资深技术专家、依图医疗事业群总裁倪浩自今年初开始处于“脱离工作”的“挂职”状态,已经是“业务上的离职”。在依图宣布科创板IPO终止的当天,杭州依图医疗、上海依智医疗等多家依图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从倪浩变更至林晨曦名下。依图医疗事业部员工数量已缩减至九成以上,业务几乎处于关停状态。
早期技术员工领导“依行”,朱珑曾将依图比肩特斯拉
如今,依图主动放弃医疗业务,瞄向了处于火热风口期自动驾驶赛道。
目前,整个自动驾驶赛道处于头部企业IPO,初创公司完成多轮融资,估值均超百亿规模的一个“爆火”阶段:今年4月。“自动驾驶全球第一股”图森未来成功上市;智加科技也在5月宣布将通过SPAC(海外借壳)登陆美股;前几天,自动驾驶卡车初创企业Embark宣布将通过SPAC上市;今年2月宣布B轮4.62亿美元融资的小马智行,如今计划启动上市,估值将超50亿美元。
此外,谷歌旗下Waymo前不久再融资25亿美元,估值超300亿美元;滴滴自动驾驶也被传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额超3亿美元;自动驾驶企业Momenta近日获得了5亿美元C轮融资;纵目科技完成1.9亿美元D轮融资;飞步科技完成B轮数亿元;智驾科技MAXIEY则宣布完成1.5亿元A+轮;Autowise.ai仙途智能完成1.2亿元B1轮;宏景智驾完成近亿元A轮;觉非科技完成近亿元A轮;斯年智驾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环宇智行完成5500万Pre-A轮融资……自动驾驶赛道正处于融资高峰期。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今,自动驾驶赛道融资事件高达243起以上,很多公司拿到2-3轮,同期新申请的专利达到近5000件。
不出意外,自动驾驶赛道加速按钮已经按下。那么在自动驾驶赛道投资火热这一大背景下,依图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利好机会。
早在2019年的求索芯片发布会上,朱珑特别将依图比肩特斯拉,有了自动驾驶的计划。他称,依图芯片与特斯拉发布的全自动驾驶(FSD)芯片异曲同工,特斯拉从3年前开始打造,而依图只用了2年,效率更高。
不过朱珑也指出,与特斯拉不同的是,依图不会自己做自动驾驶汽车,但欢迎无人车公司来合作。
依行科技成立于2020年3月,目前由依图科技早期团队成员陈远浩领导,公司包装成初创企业,独立于依图业务架构当中。有接近依图科技的消息人士告诉钛媒体App,朱珑对于早期成员十分信任,可以顺利放开手脚让其全力做业务。
在依图科技官方公众号上还留有当年的文章。朱珑十分重视早期的这些员工,“大家都是用一套机器可以理解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世界”,他认为这是和其并肩作战的朋友。但根据招股书显示,除了林晨曦外,陈远浩、戎术等早期员工并不在董事和高管名单当中。
据悉,陈远浩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2009年在该校获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在顶级学术会议(CVPR、NIPS等)上发表8篇文章;在顶级学术期刊(TPAMI)发表2篇文章。2011年,他出国到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访问;2012年留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LCA)获统计学博士后,师从霍金的弟子艾伦·尤尔(Alan Yuille)教授,从事计算机视觉的统计建模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次年回国,在老同学朱珑,林晨曦的帮助下,加入依图科技成为该公司第一批早期员工,具有很强的技术背景。
现阶段,依行科技专注于端到端的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致力于将传感器、AI算法、芯片和机械控制技术相结合,开发包括车载传感器、车载计算芯片、自动驾驶算法和软件系统。目前公司规模不足30人,大都是原来依图团队的技术人员,其正在大规模招兵买马组建团队。
根据Boss直聘显示,依行科技正招聘包括在驾驶决策等方面的规划算法工程师等重要技术职位,而依图内部的部分AI算法工程师也已转到依行科技,而且,依图也在帮助该公司招聘高精地图与定位算法实习生等。
依行对外表示,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底层的高算力芯片×世界级的算法。
其中,高算力是指依图自研的求索AI芯片。2019年,依图发布其首款云端视觉推理AI芯片“求索QuestCore”,当时宣布。求索芯片即日起可对外销售。而依图的第二款AI芯片,也已经开始着手研发。
不过,研发出AI芯片不是目的,针对应用场景和业务逻辑定制AI芯片才是意义所在,通过场景化的AI算法实现行业垂直整合,也是AI公司发展的趋势之一。比如,英特尔通过收购Mobileye这家做自动驾驶领域的ADAS系统的公司,已发展出一套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垂直整合方案,布局独特的出行即服务的体系。
但相比英特尔,或是Mobileye,依行科技没有垂直行业的长期深耕,也没有依图那样在AI行业的明星地位,对于地图数据支持也十分匮乏,依图能否借助“依行科技”冲到头部地位,获得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机会,依然需要时间的检验。
斯年智驾CEO何贝指出,从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留给初创公司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多了,除非是团队建制完整且商业模型清晰的。一来厚积薄发,爆发力强和速度快,二来场景理解深刻,跳过前面的试错阶段。
何贝强调,“重新再来一个团队,做到跟文远知行、小马等一样优秀,机会很小了。”
对于依图科技接下来的上市计划,有业内投资人透露,依图科技已开启筹备境外方案,接下来可能会转到美国和中国香港启动上市进程。不过如今,随着《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尘埃落定,依图科技或只有港交所这唯一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