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能靠智能驾驶扳回一局吗?

时间:2019-01-23

来源:中国商报

0

导语:伴随着智能驾驶如火如荼的发展,网约车企业也不甘落后。近日,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在多伦多成立了专注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滴滴实验室,并且还与多伦多大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之后,双方还将在汽车互联互通、人工智能、智能交通等领域开展合作。

   伴随着智能驾驶如火如荼的发展,网约车企业也不甘落后。近日,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在多伦多成立了专注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滴滴实验室,并且还与多伦多大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之后,双方还将在汽车互联互通、人工智能、智能交通等领域开展合作。
u=1337317759,616546666&fm=173&app=49&f=JPEG

  至此,滴滴在智能驾驶上的版图也愈发清晰。去年1月,继滴滴研究院、滴滴美国研究院之后,滴滴宣布成立AI Labs(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加大人工智能前瞻性基础研究,吸引顶尖科研人才,加快推进全球智能交通前沿技术发展。

  滴滴称,该实验室主要以人工智能为基础,未来在“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上发力,布局下一代技术,用来提升用户出行效率、优化出行体验,用技术构建智能出行的生态系统。

  滴滴CTO张博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动驾驶汽车是滴滴的战略方向。他透露,目前滴滴已有100多位顶尖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在中美测试自动驾驶车辆。但自动驾驶本身并不是终极目标。张博表示,从四轮载客出发,滴滴希望在未来10年解决物理世界人和物的安全高效流动问题。

  在滴滴2018年会上,滴滴智能驾驶露出了冰山一角。滴滴内部公布了一段智能驾驶技术视频。视频中,副驾驶座上滴滴CTO张博与驾驶员座上的工作人员一起乘坐智能驾驶车辆,驾驶过程中,该智能驾驶车辆成功完成车辆转弯、避开障碍物、会车等项目。

  与此同时,滴滴也乘上了政策的“顺风车”。从去年开始,全国九城陆续出台自动驾驶法规,北京成为首个出台自动驾驶法规的城市。2017年12月,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成为全国首个出台自动驾驶路测指导意见和管理细则的城市。此后,又有八个城市陆续出台了相关路测指导意见。

  去年9月,滴滴获得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资格。成为继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之后第四家获得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资格的互联网公司。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试验用临时号牌共分为 T1 至 T5 五个级别,此次滴滴获得T3 牌照是国内目前颁出的最高级别。

  滴滴还和其他小伙伴携手一起“搞事情”。目前,滴滴已经与Grab,Lyft,Ola,Uber,99,Taxify和Careem合作,建立了一个覆盖全球超过1000个城市80%以上人口的全球乘车网络。滴滴还成为唯一一家加入丰田新出行联盟的中国公司,将与丰田展开全球合作。该联盟将开发完全无人驾驶的电动汽车,把包裹、披萨和乘客送到指定地点。

  近几年滴滴正处于转型的焦虑中。随着对手的增加,滴滴在打车业务上已经“四面楚歌”。除此之外,去年频繁发生的负面事件也再次让滴滴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有业内人士认为,滴滴在AI和自智能驾驶方面布局也从侧面反映出滴滴正在改车换道,开始探索新的出路。

  实际上,自动驾驶技术是网约车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除了滴滴外,目前Uber、Lyft都在竞相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以降低司机成本,提高利润。一位从事汽车研发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动驾驶汽车的工作时间更长,甚至接近24小时无休工作,而且平均一小时可以达到四单,一天下来近100单。对比数据,虽然只是大致估算,但也足以见得二者之间的差距。自动驾驶高运力不仅带来的更收入,满足更多的乘客需求还有利于稳定市场份额。

  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郑方丹还表示,从另一个角度看,滴滴作为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能力很强,在用户内容提供上具备强大优势,而汽车产品正逐渐发展成为PC、手机之后最重要的智能终端,是互联网企业争相抢占的“用户入口”。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目前已有企业推出自动驾驶试乘服务。无人驾驶汽车初创公司之一小马智行曾在去年12月推出一款应用程序,可让用户在广州南沙的预设地点呼叫自动驾驶汽车试乘服务。然后,该车可行驶至办公室或住宅区等预先指定的特定区域。目前,只有该公司员工可少数用户可使用该应用程序,该程序是内置于微信的小程序,目前该乘车服务可免费使用。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