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滴滴宣布与广汽埃安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结合滴滴自动驾驶软、硬件技术研发优势与广汽埃安新能源整车设计和制造能力,共同研发用于无人驾驶的新能源车型。滴滴是国内最大的共享出行企业,广汽埃安是国内智能电动汽车领先企业,两者的合作源于一个共同的目标:打造汽车产业的终极业态,奔向万亿级规模市场。
随着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及政策法规的逐步放开,全无人驾驶的未来版图日益清晰,这个“蛰伏”已久的庞大潜力市场开始涌入竞争者。出行巨头、造车巨头、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加速入场,2021年因此被誉为自动驾驶元年。
据麦肯锡的预测,2025年无人驾驶将在中国实现商业化运营,2030年无人驾驶的行驶里程数将超过万亿公里。自动驾驶+共享出行不仅将彻底改变出行生活,带来的市场想象空间也极大。有资深业内人士预判:面向未来,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将成为汽车产业的终极业态,该业态将让无人驾驶迎来万亿级规模市场。
滴滴此次与广汽埃安联合打造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进一步坐实了无人驾驶万亿级蓝海的存在。
“起底”无人驾驶市场竞争的底层逻辑
在此次滴滴与广汽埃安倍受关注的“牵手”事件之前,智能汽车市场一直紧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受到资本的热情关注,而归属于智能汽车的无人驾驶市场却有种格格不入的低调,当中有迹可循。
其一,法规仍未大规模放开,但随着中国、欧美日等国家陆续出台法规加速推进智能汽车的发展,无人驾驶领域的开放也指日可待。其二,无人驾驶技术不仅落地难度高,实现量产对技术可靠性要求更高。其三,唯有当无人驾驶大规模商业化运用成为可能,才能说服市场。
从中可以窥见加入这场竞争的底层逻辑:技术+商业化落地。
滴滴在这次“造无人车”的版图中,面对一众品牌首选的是广汽埃安,无疑看上的是后者的技术。新能源品牌中造车新势力层出不穷,但有干货的屈指可数。埃安是比较特别的一家,背靠着广汽,因而在电动化领域有着赶超其它新势力的十年技术积累,拥有近6000人的自研团队。而这,对滴滴而言其实还不够,它迫切需要的是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
恰好,广汽埃安是目前行业内拥有最多自动驾驶量产技术成果的品牌。非业内人士也许不清楚,广汽是国内最早开始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的车企,在2013年就自研推出第一代无人驾驶概念车WitStar,2017年第二代WitStarⅡ已具备L4、L5级水平。并且,埃安还发布了全球首批量产L3自动驾驶、全球首款5G车、可实现150米超长距离的记忆泊车系统等等,在自动驾驶领域不仅有领先成果,其技术的可落地性也成为滴滴愿意抛出橄榄枝的最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纯电平台对于无人驾驶技术落地也尤为重要,目前全球拥有纯电专属平台的车企仅有特斯拉和广汽埃安。埃安是国内首个提出平台化的车企,从其目前的GEP2.0纯电专属平台搭载的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来看,该平台具备的自动驾驶软硬件整合能力处于行业数一数二的水平。ADiGO系统包括超级智慧充电管理、L3全域自动驾驶、一键遥控泊车、5G+V2X等,都是基于GEP平台的硬件进行搭建。而且,埃安独有的GEP 2.0是行业公认的接口开放程度、平台稳定性安全性较高的整车平台。百度、滴滴、文远智行、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领先公司已经明确使用广汽埃安的AION S与AION LX车型。
此外,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埃安将于明年自研推出L4级别量产车型。结合前不久广汽集团透露正与华为联合打造L4车型的信息,再如今牵手滴滴,埃安凭借深厚技术赢得滴滴关注。
技术由广汽埃安进行全面保障及支持,而滴滴则聚焦在数据和商业化落地层面。早在2016年,滴滴就开始了自动驾驶的研发。而且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出行企业,与其它入局无人驾驶领域的竞争对手相比,滴滴坐拥全球最庞大市场和海量出行运营大数据,可驱动算法快速迭代,不仅可以赋能技术,还将加速推动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在出行市场的无缝切换运营,保障无人驾驶商业化速度和规模。
无人驾驶的商业化需要技术和运营共同支撑,目前国内一些自动驾驶公司虽然也尝试了无人驾驶商业化,但不管技术落地、用户粘度和用户体验都没有达到理想水平。滴滴与广汽埃安的战略合作,将有望打破僵局,推动无人驾驶时代加速到来。
谁在划分无人驾驶市场的蛋糕?
如开篇所提,万亿级规模的市场,不可避免早已有竞争者入场。目前可见主要有四类“玩家”:出行巨头滴滴、UBER,科技公司百度、WAYMO,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整车企业特斯拉、Cruise。早期玩家们也在摸索中找到了无人驾驶市场的运行逻辑,相互之间比拼着资金、技术、商业化运营。
资金层面,这是一个前期投入巨大的领域。Robotaxi是典型的双边平台经济模型,车辆数量和平台用户数量互相促进。前期冷启动时,需要投放一定密度的自动驾驶车辆进行试运营,同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似乎根本拿不到入场券。
技术层面,玩家的实力至少需要达到L4级别,且有能力解决长尾问题。L4级别Robotaxi可以消除现阶段网约车最主要的运营成本—占比达60%以上的司机薪酬,且需解决复杂路况的长尾问题。
商业运营层面,运营能力决定商业化效率和盈利能力,其中包括运营调度经验、车辆管理的能力、客户体验改善等。
综合三方面来看,单独一个软件公司、单独一个整车企业、单独一个出行企业都不可能抢占无人驾驶市场的最大一份“蛋糕”。滴滴与广汽埃安的强强联合,似乎给市场提供了一个瓜分蛋糕的全新思路。两者都作为头部企业,在资金层面并无顾虑;技术上,据相关企业内部信息透露:滴滴目前的数据、地图、冷启动运营、研发上的布局,其技术能力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加速提升的趋势。如今携手“技术大咖”广汽埃安,双方在技术层面将迈入真正的“无人之境”;运营上,滴滴自动驾驶具备独特优势,且能反向提升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迭代能力,与埃安的合作也将补齐定制车制造、执行等问题。
可见,赛道虽玩家众多,但滴滴与广汽埃安这一组合带来的也许是“变革式”的新气象。两者除了共造无人车,还将一同探讨合资、合作新模式,有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缩短研发周期,彼此间持续激发新动能,共同带领产业突破创新。滴滴和埃安之间的合作不仅将加速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的发展进程,更有望助力双方成功瓜分该市场最大一份“蛋糕”。
结语:滴滴数据和无人驾驶商业优势+广汽埃安技术代表着不仅仅是无人驾驶万亿级市场的发展方向,更为中国智能汽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双方在业内的成就可以保证产品和技术的有效融合,并推动无人驾驶快速实现商业化,也给已经独立的广汽埃安在资本市场上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