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发展过于激进 博世高层称暗藏风险

时间:2019-01-20

来源:经济观察报

0

导语:“目前自动驾驶发展太过于激进,这样很容易出问题。”1月15日,博世(中国)投资公司总裁陈玉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自动驾驶发展过于激进 博世高层称暗藏风险

“目前自动驾驶发展太过于激进,这样很容易出问题。”1月15日,博世(中国)投资公司总裁陈玉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陈玉东认为,当前包括中国在内,诸多企业对自动驾驶的发展和应用“有点陷入炒作之中”,而忽视了技术发展和应用应该遵循的客观规律。“很多技术之前就有了,现在又重复拿出来讲个故事,没有意义。”陈玉东表示。

作为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企业,博世在自动驾驶领域掌握了不少核心的硬件和软件,其传感器、激光雷达等处于绝对市场主导地位。目前博世的自动驾驶布局策略是“双元”战略,既直接开展L4与L5级别完全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高自动化的研发和试点工作,也进行L2以及L3级别技术的量产化落地,逐步推进。

在L2、L3等过渡性自动驾驶领域,博世正在与国内大量主流车企进行量产项目的合作。从博世公布的业绩能够看出,L2、L3等过渡性自动驾驶技术已经为其创造了大量现金流,在2016年和2017年,驾驶辅助系统为博世带来的收入均超过10亿欧元。而2018上半年,博世中国的汽车与智能交通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8%,在自动驾驶、互联技术之外,新能源产品业务同样是博世业务增长的主要来源。

但在自动驾驶的量产上,博世并没有像互联网企业和部分车企一样激进。博世此前曾公布了其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时间表,预计到2020年中左右,博世将量产第一个实现L2级变道行驶的功能;而到2021年底左右,博世将量产第一个可以脱手的L3级功能,但至于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博世目前还没有划定最终的时间。“就目前已经实现的自动驾驶来看,在实际道路上的体验并不好,人工接管的次数非常多和频繁,危险系数较大。”陈玉东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在博世自己的自动驾驶级别划分中,对自动驾驶的量产有更为深入的规划。博世将自动驾驶分为了7个等级——半自动泊车、全自动泊车辅助、全自动代客泊车、遥控泊车辅助、家庭区域泊车辅助、遥控泊车引导、家庭区域泊车引导。其中,博世目前仅量产了前3项,而后4项都需要2020年以后量产。陈玉东表示,自动驾驶需要达到车规级技术还需要不断的验证。

车规级是汽车行业中一个术语,是指汽车所要达到的标准。据博世中国介绍,以博世支持L2级自动驾驶的摄像头和雷达系统微控制器需要达到ASILD级标准——工作10的9次方个小时内(1亿个小时)不能出现一个失误。而如果出现失误,则还需要有冗余系统纠偏性的“备案”。在博世看来,每一项系统都需要有冗余方案。

自动驾驶被认为是未来的蓝海市场,从2015年左右开始,如同博世一样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向未来转型。作为博世强劲的对手,德尔福在剥离一些低利润的汽车供应业务的同时,把自动驾驶作为公司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业务板块。德尔福与宝马、英特尔、Mobileye结成战略联盟,进行自动驾驶平台开发。另一方面其着重于软件方面的计算和控制,其通过收购完善了自身的数据传输与处理能力。

目前,各大车企也纷纷加速在智能网联产品规划与战略方面的布局,并推出自己的概念车及时间表。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奥迪、通用、沃尔沃、大众、日产、丰田、宝马、福特、戴姆勒、北汽、上汽、广汽、长城、奇瑞等20多家传统整车企业公布了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推出时间表,只不过,更为激进的自主品牌普遍将L3级别的推出时间锁定在2019年,L4级别的时间点定在2020年。

但在自动驾驶的整个产业链中,除了上述技术方面的挑战,目前业界在自动驾驶运营过程中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高精度地图技术、自动驾驶数据、法律法规以及人才方面,也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而抛开传感器此类硬件是否支撑不说,作为自动驾驶另一个基础的高精度地图目前也还没有办法做到支撑L4以上级别的实路行驶。

与陈玉东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其在此前的交流中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实现自动驾驶的过程不见得那么快,全自动驾驶可能还要十年。这种“实现”可能还只是在技术上的理论化场景中实现,在实操中,全自动驾驶的时代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