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太小儿科?这才是未来最值得期待的6大汽车黑科技!

时间:2019-01-12

来源:百家号

0

导语:几年前当我向身边的人介绍很多汽车都可以自动泊车入位之后,被人认为科幻片看多了是在做梦。多年之后,随着互联网以及智能科技的进步,自动泊车已经称不上稀奇,有越来越多的黑科技被应用到了汽车上,汽车的未来感也随之更强。在过去的2018年,虽说车市的整体下滑带来了一些寒意,但仍有新发布的车型中所夹带的“黑科技”让人回味无穷。

   几年前当我向身边的人介绍很多汽车都可以自动泊车入位之后,被人认为科幻片看多了是在做梦。多年之后,随着互联网以及智能科技的进步,自动泊车已经称不上稀奇,有越来越多的黑科技被应用到了汽车上,汽车的未来感也随之更强。在过去的2018年,虽说车市的整体下滑带来了一些寒意,但仍有新发布的车型中所夹带的“黑科技”让人回味无穷。
u=2380536859,2731880993&fm=173&app=49&f=JPEG

  黑科技1: 凯迪拉克超级巡航技术

  自动驾驶与新能源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两大方向,相比起传统厂商,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们在这方面显然更加投入。而凯迪拉克作为老牌的汽车制造商,相比大部分的传统厂商在自动驾驶方面拿出了不同的态度。

  在2018年亚洲CES展上,款旗舰级轿车凯迪拉克CT6上发布了世界上第1个实现生产状态的“真正解放双手”的自动驾驶技术,堪称“超级巡航”。该系统采用驾驶员注意力保持系统和高精度地图数据两个核心技术,不仅解放驾驶员的右脚,也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这是近期全球唯一一个允许双手脱离方向盘的自动驾驶技术,

  黑科技2: 日产VC-Turbo发动机

  VC-TURBO发动机在2018年正式亮相并被应用于英菲尼迪QX50以及新款天籁上。

  这是全球首台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其压缩比可以实现从8:1到14:1的智能切换,帮助车辆在燃油经济性和动力之间取得完美平衡。日产具体实现的方法就是,在曲轴下方增加一套电控回旋机构,控制曲轴连杆的动作高度,即活塞上、下止点的位置,从而达到改变压缩比的效果。控制轴旋转收紧,带动下连杆,降低下止点高度,达到8:1的压缩比,此时有高性能输出。与之相反,下止点高度上升,压缩比可增大至14:1,达到减少燃油消耗的目的。

  除此之外,VC-Turbo发动机还采用了双循环(奥托循环+阿特金森循环)、双喷射(缸内直喷+歧管喷射)、多路径水冷控制系统和集成排气歧管等技术,保证高效节能的效果。

  黑科技3: JEEP和道奇品牌的eTorque技术

  这个名字听上去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它与我们其实很近,与我们熟知的奥迪以及奔驰上所搭载的48V轻混系统的原理类似,这项技术利用48V电机提供额外扭矩和动力,帮助道奇R1500成为市场上最省油的皮卡。

  简单说来,就是在普通汽车基础上增加了BISG启发一体式电动机,这个电动机可以作为启动机使用,也可以作为发电机使用,同时还具备为发动机助力的功能。这款道奇就搭载了这项技术。

  黑科技4: 奥迪A8主动悬架技术

  这套主动悬架技术同样离不开48V电机的功劳。全新奥迪A8旗舰款车型,该车最大的特点是可完全调控的机电混合悬挂系统。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车辆的侧面即将发生碰撞,雷达预知后会控制该侧悬架最高提升80mm,提升侧面撞击的车身强度,对车内人员提供更好的保护。这就是主动悬架的作用体现。

  除了之前提到的48V电机的功劳,雷达摄像头等各种探测装置也必不可少,毫米波雷达、激光探头、夜视探头等高科技装备也为主动悬架的工作提供信息。

  黑科技5: 宝马无线充电技术

  宝马是豪华品牌最早投入纯电动车市场的品牌,同时也一直致力于其电动车型的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

  这款技术系统的充电功率为3.2kW,宝马530e iPerformance充满电需要大约三个半小时,充电效率高达85%。当汽车停在基座(base pad)上时,宝马无线充电无需任何电缆,就可将电网的电能传输至车辆的高电压电池。宝马无线充电器材包含一个感应式充电桩(GroundPad),可安装在车库或户外,以及一个固定在车辆底部的辅助充电部件(CarPad)。GroundPad和CarPad之间无需接触,在8厘米左右的距离内即可进行能量传输。

  黑科技6:

  高通集团Vehicle to Everything技术

  这项技术是未来能否全面实行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所在。

  Vehicle to Everything翻译过来即是“汽车通往一切”的意思,它能帮助道路上的所有车辆实现行驶信息的互相交换,以最终达到自动驾驶以及增加行驶安全性的目的。尽管该项技术还在测试阶段,但随着5G网络的发展,它一定会在未来发展得更好。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