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传统车企自主研发自动驾驶系统,一部分后起之秀剑走偏锋,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研发自动驾驶系统,不仅发挥了资源整合优势,也让它们迅速在自动驾驶领域占领位置。
最近,行业备受关注的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平台终于迎来产品下线,全球首个量产自动驾驶计算平台ACU正式下线,产品最快会在威马车型上得以搭载。
在经历与竞争对手在加州的各种“拼刺刀式”测试,百度Apollo自动驾驶测试车在去年拿下了相当不错的测试成绩——人工均2.9万公里介入一次,相比谷歌Waymo多了接近1万公里,百度Apollo这个成绩也排在美国加州车管所(DMV)针对自动驾驶系统脱离次数统计榜的榜首位置。
目前百度Apollo平台已经面世有一段时间了,在数年的研发测试当中,百度为自动驾驶领域贡献了不少技术,如今爬上了头部集团,可谓十年磨一剑,“霜刃”终于可以拿出来试一试了。
开源是关键
很多人都认为自动驾驶系统需要用户的不断反馈,才能更有效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其实还是存在一定道理的,至少特斯拉目前是采用这种形式。
而百度Apollo平台作为行业的领头羊,一开始便采用“开源”的做法,从开放源码到开放硬件架构,百度建立的不仅是一个自动驾驶系统,还是一个自动驾驶的测试生态圈,让自动驾驶系统由完善的测试系统去建立可靠性。
尽管我们很难用专业术语去解释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上的鬼斧神工,直接用话语表达便是百度开放了自己的AI算法技术、高精度地图和一个给自动驾驶测试的仿真平台。显然,这是很多车企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时需要用到的技术和资源,百度一系列操作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整合了,不仅让自己的技术在圈子里快速成长,也输送给参与进来的人一部分力量。
百度的Apollo平台在2018年已经与19家车企达成合作,2019年配备百度V2X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开始运营。直至今年7月份,百度Apollo平台即将应用在量产车上,开源带给百度的不仅是成长的速度,也是技术上迅速普及。
来自威马的捷报
早在去年的CES Asia展上,威马在展台上发布了一款智行2.0版本的威马EX5,当中与普通版EX5的区别在于,新车搭载了Apollo Valet Parking(简称AVP)自动驾驶技术,这个技术来源于百度和威马共同研发之下,具体可实现让车辆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远程取车、自动充电和自动泊车等功能。
以当时CES展上威马透露的“2021年实现投产”来看,今年会是这项技术的落地节点。果然,在今年7月30日,百度在伟创力苏州吴中工厂举行了Apollo Computing Unit (ACU)量产下线发布仪式,官方宣布ACU硬件平台也将搭载在威马的AVP系统,威马也成为国内首家落地AVP自主泊车方案的车企。
百度和威马的AVP系统在海外市场有一个非常接近的版本——博世和戴姆勒的自动代客泊车(Automated Valet Parking),英文缩写同为AVP。博世和戴姆勒的AVP系统可实现在汽车停在车库,用户只需通过手机APP即可完成停车和取车两个操作,即电子系统成了“代客泊车”的角色,对于很多用户而言,AVP技术是相当值得期待的。
博世和戴姆勒的AVP自动代客泊车
就AVP系统而言,在应用层面上,只要车辆具备高精度地图和车位识别能力,在正规停车场的应用能力会相当强,还能节省用户停车和取车的时间。目前百度的AVP技术不仅与威马合作,后期与长城、比亚迪、江淮、gofun出行、盼达出行等企业合作,前景十分可观。
对手的新动向
百度、阿里和腾讯组成的BAT格局,在进驻汽车出行领域上早已有不少话题。早前小雷也剖析了腾讯的TAI 3.0车联网系统,通过构建APP视听应用和小程序的生态,打造新的车机体验,目前TAI 3.0落地产品车型有哈弗F7。一边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另一边与汽车企业合作,不得不说腾讯的TAI 3.0正布局一盘大旗。
阿里最近在出行领域上也有新动作,据网上消息,阿里正与享道出行密谋一轮14-16亿元的融资,融资协议有望在本月签订。
享道出行是上汽旗下定位中高端用户群体的出行品牌,不过从目前来看,这家公司的服务规模并不大,只在上海周边地位运营,而上海地区司机大部分为上汽员工,车型也基本上以荣威品牌为主。
阿里此次向上汽子品牌融资,除了加强与传统车企的合作,也意在深化自身在出行领域上的布局。在阿里与上汽联手合作的“斑马系统”项目上,我们也看到了车联网更多的可能性,此次融资过后,阿里在出行板块增添一员悍将,相比腾讯投资滴滴、和广汽打造如祺出行,阿里在出行领域上可谓不甘示弱。
BAT当中的A(阿里)和T(腾讯),似乎都在用广撒网的策略去延伸自身在汽车领域上的发展,显然百度这家专注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相比之下会更吃香。在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百度的Apollo平台还能实现包括车联网和物联网的技术支持,在布局上会比两个对手规模更大。
当然,百度Apollo技术能否带来真正意义上出行体验上的提升,还需等待用户后期的反馈。而AVP技术的落地,后期估计还要适应法律法规去进行调整,一切都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