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成熟度报告出炉,中国排名第20,榜首国家令人意外

时间:2020-07-16

来源:AutoLab

0

导语:而据毕马威会计事务所(KPMG)最近发布的 2020 版《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指数》,这份报告一共提及了五个自动驾驶发展比较不错的城市,这其中就包括北京。

不到一周前,上海推出了首个中心城区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位于金桥。这也是国内超大型城市率先开放的中心城区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场景,上海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再也不用只能在临港、奉贤以及嘉定这些偏远的“无人区”打转转了。

上海不是国内自动驾驶车辆测试最火热的城市,以测试企业和自动驾驶测试车牌及路测里程计,上海只能排第三位,排在前两名的应该是北京和长沙。

根据《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2019》报告中的内容,截止2019年底北京已累计开放151 条、总长 503.68 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有 13 家企业的 77 辆车参与了道路测试,路测总里程达 104 万公里。

而据毕马威会计事务所(KPMG)最近发布的 2020 版《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指数》,这份报告一共提及了五个自动驾驶发展比较不错的城市,这其中就包括北京。

当然这份《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指数》报告最有看点的地方,是它评估了全球总计30个国家和地区的自动驾驶部署与准备情况,评级排名细分为四个维度:政策和立法、技术和创新、基础设施、消费者接受程度。

而中国在这其中的排名并不显著,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国际上不同地区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参与情况。

自动驾驶成熟度报告出炉,中国排名第20,榜首国家令人意外
自动驾驶成熟度报告出炉,中国排名第20,榜首国家令人意外

▲数据来源毕马威

而在总计30个国家和地区中,关于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四个维度综合评分最高的地区你绝对想不到,它是新加坡。

新加坡在消费者接受度和政策立法两个维度均排名第一位,而在新加坡国内有十分之一的公共道路被开放用于自动驾驶车辆测试。且不说这个政策支持力度,新加坡独特的国家环境恐怕也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身为发达国家且国土面积不大,道路建设自然拥有很多优势,且又因为是小国在一些政策法规上反而也会拥有更高的灵活度。

排名第二的则是荷兰,其自动驾驶基础建设维度排名第一位,在政策立法方面排名第三位。

据报告内容,在荷兰,有80%左右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点位于居住区附近,这意味对于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来说,因为道路环境更接近真实交通情况,路测数据的含金量会更高。另外,在荷兰人均电动车充电桩数量是全世界最高的,从长远看这同样有利于自动驾驶汽车发展。

排名第三位是挪威,同样是国土面积不大的发达国家,挪威的突出点在于消费者接受度和技术创新方面。而细数这份排名,很容发现,除美国外在排名靠前的国家中大多数均为国土面积不大的发达型国家,比如排在后面的芬兰、瑞典、韩国等等。

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中,有且只有美国一个大国还是挺有意思的现象。这其实无可非议,这份报告中毕马威调查的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有44%总计420家公司总部位于都美国,基本上常为大家熟知比如特斯拉、谷歌、Uber、Waymo等等都是美国公司。

而在美国加州,每年自动驾驶头部企业的路测试里程更是一骑绝尘,导致美国总排名排在第四位的主要还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和政策立法上。

也可以看出,这个排名就是偏向于不同地区的自动驾驶落地前景的。毕竟未来很有可能的是一项新的技术在美国诞生,但最终成功率先实现应用的却是在一个政策法规都更灵活,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更易实现配套的发达型小国家。

最后对比一下中国的排名,中国排名第20位和去年的排名相同,四个评价维度中排名靠后的和美国一样都是政策立法和基础设施方面,这两个单项排名第21和22位。

基础设施方面其实更偏向理解是道路环境的复杂程度,毕竟在国内有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基本都是大城市,相比起道路建设,国内道路上行人、各种非机动车才是自动驾驶车辆发展的难点。

此外,这份报告还指出中国在数据共享做的不够,对高精地图的发展会有影响,但在行业伙伴关系上却排在了30个国家中的第一位。

另外,而5G基础建设的加入也会加快自动驾驶发展的步伐,中国的年轻人对于自动驾驶的接受度很高。总而言之,虽然这份排名中中国的排名目前并不靠前,但发展潜力很大,有短板但也有遥遥领先的优势。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