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蓄势谋求无人驾驶“弯道超车”

时间:2019-01-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0

导语: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已有外资企业在中国布局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国内市场或将面临更加彻底的国际化竞争。业内人士建议,我国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形势紧迫、势在必行,需尽快加强顶层设计,聚焦优势资源,推动技术与政策创新“两手抓”。

印象中似乎还停留在“概念”层面的无人驾驶汽车“具象化”地进入日常生活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无人驾驶已成为来自世界多国的整车企业、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天津、安徽等地调研了解到,业内普遍认为,发展无人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做大做强的重要突破口之一。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已有外资企业在中国布局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国内市场或将面临更加彻底的国际化竞争。业内人士建议,我国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形势紧迫、势在必行,需尽快加强顶层设计,聚焦优势资源,推动技术与政策创新“两手抓”。

无人驾驶竞赛打响

目前,无人驾驶商业化试水的大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拉开。2017年7月,奥迪发布全球首款L3级自动驾驶量产车全新奥迪A8,2018年以来,美国打车平台Lyft称已完成超过5000笔无人驾驶订单,无人驾驶出租在迪拜、俄罗斯等国正式上路,百度与金龙客车L4级量产巴士“阿波龙”下线……

根据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International)定义,自动驾驶分为L0到L5级,L3为“有条件的自动化”,即在某些情况下仍需驾驶员介入操作,而L4已是“高度的自动化”,L3及以上最具备商业化前景。

无人驾驶商业化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这让国内外的科技公司、运营公司和整车企业三方势力对“攻占”自动驾驶市场都雄心勃勃。高盛数据显示,到2030年,自动驾驶的市场规模将达1970亿美元,到204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美元。

中企蓄势谋求无人驾驶“弯道超车”

图为北京市民在北京海淀公园内体验无人驾驶游览车。

在这块“利润蛋糕”中,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尤为突出。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表示,近年来,海外汽车整车厂、国际互联网造车巨头纷纷来华,资本与人才不断涌入,瞄准的就是中国集市场、工厂、实验室于一体的巨大潜力。

“未来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麦肯锡未来出行研究中心报告称,由于本土及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辆及出行服务市场,无人驾驶若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前景将十分广阔。预计至2030年,无人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

2018年5月,宝马汽车成为首家在中国拿到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外资车企。同样在5月,慧摩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该企业由WAYMOLLC持100%股份,后者正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无人驾驶公司。

“谷歌Waymo在无人驾驶领域实力很强,在全球可以说是一马当先,一旦进入国内,将给行业带来很大挑战。”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合作发展部宋德王说。

中企“换道超车”新发力点

当前,从江淮、吉利、上汽、长安等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到蔚来汽车、威马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再到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都在纷纷大力投入无人驾驶的技术研发与产品落地。

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尽管还处在小范围内的“试点”“示范”阶段,但各方的产品预期已显得“雄心勃勃”,例如百度与一汽红旗将于2019年小批量下线示范运行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蔚来汽车也计划在2020年底前实现L4级自动驾驶。

为对接无人驾驶汽车研发中产生的大量开放道路测试的需求,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北京、上海、重庆、长沙等多地相继开放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实测。近期,天津联通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为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5G+V2X(vehicletoeverything)融合网络无人驾驶示范区在天津实现整体运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中国拥有智能汽车发展的战略优势,尤其是应用市场庞大,这为中国汽车产业抢占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发展先机,进而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性。

但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力的当前,面临的是更为直接的国际竞争。2018年6月公布的新版外商投资转入负面清单对汽车领域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作出了明确安排,关税下调、外资股比放开等一系列动作都将加速中国汽车市场的全球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表示,中国的车企将逐步面临更加彻底的国际化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推动行业整合发展。

对于技术储备时间还不长、底子较薄的国内企业来说,目前处于无人驾驶能否“再上一层楼”的关键转折期。蔚来汽车副总裁黄晨东表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国内独角兽企业的成立时间普遍在3年左右,底子还不够牢靠,虽然在软件、算法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数据积累、多场景训练等方面与国外仍有差距。

“要避免在下一步的市场竞争中被技术短板‘卡脖子’。”上海汽车集团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沈浩明表示,奥迪、通用汽车、特斯拉等整车厂与Mobileye、英伟达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已经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建立起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亟待技术与政策同步创新

目前,发展无人驾驶在国家战略层面获得重视,相关指导政策陆续出台。2016年底,工信部与财政部印发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创新发展重点。2018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指出,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我国发展智能汽车形势紧迫,条件良好,机遇难得,势在必行。

记者了解到,目前,无人驾驶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落地,再到“上路开跑”中,仍有关键环节需进一步疏通,业内期盼增强统筹协调的“硬政策”加持。

首先,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研发体系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江淮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副总监吴琼表示,国内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呈现出散乱局面,虽有几百家初创公司,但研究不专不深,难以达到产业化要求。

吴琼建议,要从国家层面系统谋划、协调推进自动驾驶设计各项技术发展,构建自主可控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创新体系,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尽快组织实施示范运行,进行各方面的有效验证,不断迭代提升技术。“单个企业无法做到这些,急需顶层设计起聚焦资源的作用。”

其次,推动技术产业化落地迫切需要道路测试的“合法化”和“阳光化”。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省市开辟了专门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路段,但是测试牌照申请成本仍偏高,且有效期只有3个月,因此企业申请意愿并不强烈。部分企业认为,政府放开测试路段的节奏仍然偏慢,想要“出去跑”,但最终只能选择园区、厂区等“灰色地带”进行测试。

上海汽车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副总经理项党建议,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内部道路等更加复杂、区域更广、场景更复杂的社会道路的放开力度,分等级逐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测试和公告监管,让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可以一级一级“通关”,逐步提升安全等级,积累经验、快速成长。

另外,尽早实现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迫切需要建立先进完备的路网设施体系。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信号的改造、5G通信的普及。只有各项因素都同步前进,整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才能迎来腾飞。多位受访对象建议,在系统工程的建设方面,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自然资源部等各主管部门应建立协作机制,尽快建立车辆连网、通讯协议、交通信号灯、智能网联道路等统一标准。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