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由无锡市委网信办、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及中国经济网主办的“太湖云享无人驾驶网络圆桌论坛”开启“云直播”。行业内多家整车企业、新兴科技公司以及业内专家积极分享,共同围绕《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无人驾驶离我们有多远》进行探讨。
周崇义在发言中简要介绍了上汽红岩在上海洋山港已经投入示范运营的智能重卡项目概况。据了解,该项目于2019年11月实现全流程打通运营,从洋山深水港物流园经东海大桥至洋山港码头,往返72公里的物流环线,涵盖普通道路、高速公路、码头、堆场、夜间大交通流量等复杂场景。
该项目用车为上汽红岩天然气牵引车搭配12速自动变速箱的清洁能源动力系统,其产生的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污染物排放,相比传统柴油动力重卡将大幅减少60%。
周崇义介绍到,上汽集团在人工智能、电控底盘、数据应用、高清地图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并集合AI人工智能、5G、V2X车联通讯等先进技术,实现在港区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厘米级定位、精确停车(±3cm)、与自动化港机设备的交互以及东海大桥队列行驶,为港口运输客户提供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集装箱转运方案。
“目前我们是准商业化运营阶段,其中做了很多测试、改进,解决了很多困难,”周崇义说,“我们要在2024年左右实现商业化运营。”
在介绍无人驾驶实际营运项目后,周崇义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对无人驾驶的思考。首先是从法律角度看无人驾驶车辆“是否具备独立人格”,这是在发生事故等特殊情况时界定责任的基础之一。他表示,汽车是智能、联网的平台与载体。“在这方面,全世界都在争夺市场。”周崇义说。
周崇义结合之前分享的智能重卡洋山港实际运营项目举例,智能重卡的采购成本很高,而用车企业需要盈利,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易推进项目进行。此次洋山港项目落地,是上汽集团和上港集团成立了合资的物流公司,以此种方式推进商业化运营的项目落地。
“我们做项目时,需要考虑很多事情,”周崇义说,“可能从最基础的数学,计算机学、生理学、神经学、伦理学,甚至生物演化都要涉及。”
谈及无人驾驶的发展思路,周崇义认为首先要考虑场景。“开放式道路很难直接做起来,”周崇义说,“这需要特定的使用场景。”他认为企业、用户、政府相关部门需要聚焦,形成“小气候”。
在考虑特定场景和问题聚焦后,周崇义认为无人驾驶的推进还要有团队,身兼上汽集团商用车技术中心副主任的他对此深有体会。
“实际只凭上汽红岩一个团队,一家企业做不了这么多工作,”周崇义说,“所以我们这次是集团作战,上汽集团很多部门,包括前瞻技术部、网络安全部都有参与。”
目前上汽智能重卡示范运营仅仅是个开始,未来上汽集团包括上港集团在内的多个港口、矿区合作,将更加适合上述场景运营的智能重卡进行推广。“从进化的角度看我们的汽车制造业,”周崇义说,“我们不断进化到现在的发展程度,不断实现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