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驾驶开始渗入现实,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时刻:一项新技术在现实环境中遇到激烈挑战,并引发我们内心的隐忧。
传统意义上,驾驶不只是一项机械工作,因为公路驾驶意味着数不清的偶发事件和在紧急状况中的决策与应对。
很多人认为,无人驾驶的程序算法是难以有效找到合乎技术、现状和伦理的最优解的。
一次程序漏洞,很可能就是一起车毁人亡的惨剧
曾经Uber的一辆无人7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与一名正在过马路的行人被处于自动驾驶模式的无人驾驶汽车撞倒后被送往医院,并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这是自动发生的撞人致死事故,在风险面前,相信同类几乎是一种本能,数千年来的传统告诉我们,将方向盘交给自己人,似乎更靠谱。
人工驾驶很明显是时代的象征,是互联网的时代下的大格局下的一个发展领域,有人会问无人驾驶的出现及其普及会影响驾驶车司机吗?可靠性多高呢?以后是不是我们再也不用考驾驶证了呢?
这些问题都是相关的,但无人驾驶驾驶肯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究竟多少年能够实现呢,这谁也说不准,一种新事物出现,要想适应环境,肯定需要一定的过程。
在近期热映的电影消失的罪证中也从汪正毅驾驶时方向盘自动旋转导致车祸展开,而肇事者实际上是远程操纵的天才黑客。这种执行程序上的漏洞侵入也让更多人会考虑到无人驾驶真正的细思极恐的问题——
当你的程序被他人操纵,你将面临的便是生命被他人掌控。
业内人士指出,“试水”无人驾驶的企业由于程序漏洞所以导致车祸频发,积极性遭受重创,这将延缓无人驾驶汽车真正落地的进程。
互联网冲击,到底什么是人们最安全的发展未来
无人驾驶存在的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被动注意和分散注意力。相当于司机坐在车厢里面,并不需要操控些什么,但也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观察周围情况,这容易让司机产生疲倦和分心的心理。
因为目前技术上存在很多数据处理速度的问题,比如说一辆车迎面而来的时候,自动驾驶技术如果没有办法作出最快的预判,那可能就会让自己直直的撞上去,而此时就需要驾驶员进行人为的干预,所以现在的自动驾驶并不是全自动的模式,而是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员进行驾驶。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长时间不需要对车辆作出控制,那驾驶员一方面在精神上肯定会松懈下来,他并不会时时刻刻关注路况,另外一方面很容易解放双手去玩其他东西,比如说玩手机,玩游戏,看电影,在心理上认为反正把车交给了电脑,便认为十分安全。
但是之前有无人驾驶汽车在试驾撞倒卡车这一点说明,目前来说无人驾驶技术并不是完全安全可靠的,在消失的罪证中也体现出加入了人为干扰因素以后它的安全性更是没办法保障,甚至可能比成人工驾驶的汽车更加危险。
官方或者说这个领域里面的其他公司也都在致力于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他们有的需要你的驾驶员的手一直放在驾驶盘上,或者不定期的要触摸方向盘来打卡,表明自己正在关注路况。
但这显然不能解决本质的问题,手跟眼毕竟不是同一个系的,手放在驾驶盘上,并不意味着精神集中在观察路况中。
所以说这些都不能解决本质的问题。
尽管无人驾驶技术还存在许多安全问题,但它需要人类的合作。当无人驾驶汽车的数量超过一定数量时,这个东西就会被推翻。试想,在一个极端的情况下,路上所有的车辆都不需要司机的任何操作,而是依靠车辆之间的互联网络来实现避让和实时响应。当时没有人为干预,反而更安全,因为车辆之间的互联互通是可以实现的,而且每隔几百公里就有相互的计划。只要系统有足够的计算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安全驾驶模式。
不管现在我们是面对什么问题,但无人驾驶肯定是未来能够落地的一个技术,不管是人工干预还是人工完全退出,我们这种关系一定是更有效率和更安全。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会不会出现消失的罪证中黑客一样有第三方进行侵入,针对这样的高科技犯罪,那便是无人驾驶更为深入的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