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5G技术,无人驾驶只能是婴儿学步!

时间:2020-04-10

来源:无人驾驶网

0

导语:这几年无人驾驶的概念很是热门,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入局,其中既有老牌科技企业也有初创企业,国内首先入局的互联网大佬是,阿里也曾说,它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这几年无人驾驶的概念很是热门,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入局,其中既有老牌科技企业也有初创企业,国内首先入局的互联网大佬是,阿里也曾说,它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t014271878f9a44fa29.webp

  事实也的确如此,此后不久阿里、腾讯也都纷纷以不同方式入局,包括华为也不想错过这场盛宴,二年前也开始悄然布局。

  然而虽然行业内热闹非凡,却总给公众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至今没有出现一款真正能够商业化的民用级的无人驾驶车,这里面虽然有监管和政策审批方面的原因,但技术上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当然,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反驳说你不看新闻吗,你OUT了,某某市不是已经让无人驾驶车上马路了吗?,某某市不是已经有无人驾驶的公交车了吗?

  对了,去年还有一则很火的新闻,李老板不是坐着自家的无人驾驶车上北京五环了吗?

  没错,这些新闻都是真的,但你或许没有注意一些细节,这些所谓的上路的车子所谓的公交车其实都是在封闭半封闭的路段行驶的,路上根本就没什么人。

  李老板是真上五环了,不过人家正紧张地坐在边上呢,而且事先也收到交通违章的处罚,所以说无人驾驶这件事就目前来说还只处在概念和测试阶段,即便是已经上路的公交车也是在不断累积数据。

  说得严重点,现在航空界的许多宝贵的数值经验都是以一次次空难的鲜血代价换来的,无人驾驶汽车恐怕也难以绕过这个坎,只不过会温和不少。

  那么,从技术上讲,究竟还存在哪些障碍未能克服呢?这中间最重要的几点是对实物的识别、判断和信息的传输。

  对实物的识别方面,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相对完善,前方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还是一棵树还是一块路牌,以目前的技术基本都能识别出来。

  除了这种利用摄像头+视觉分析的技术,还有利用雷达和感应装备来判断前方的障碍物,甚至在一些新设道路上对信号灯路牌等设施上都安装可以与汽车通讯的装备,减少无人驾驶车的计算量以加快反应速度。

  但所有上述这一切都离不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数据的快速安全且准确无误的传输,这里面的重点不是传输,而是快速安全且准确无误。

  就目前的技术,安全和准确无误不难实现,可以通过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增加校验位来实现,甚至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即时通讯都是能够进行加密而让外人即使截获数据也无法轻易破解。

  所以,最后的关键还是“快速”两个字,要实现快速则意味着要将延迟降到最小,别看我们现在4G上网觉得已经很快了,无论是语音还是视频都能让人感觉不到半点延后,但这种速度用在无人驾驶上却还是不够的,因为实际上它的延迟达到了依然达到了几十毫秒级。

  设想一下,无人驾驶途中遇到突然闯入到面前的物体,你先要通过摄像头捕捉(或雷达感应),然后经过几十毫秒传输到车上的计算机系统,再要分析,识别,再做出判断和反应,你确信这个时候还来得及?人类熟练到一定程度可以实现条件反射(但往往也是不够准确的),计算机却不行。

  所以,减少网络延迟,第一时间接收到外部信息是重中之重,而这一点就要依赖于即将到来的5G技术,可以说,5G技术将是无人驾驶的最重要的技术基础。

  如果没有5G,无人驾驶技术将遇到瓶颈,好比只是婴儿蹒跚学步的样子,永远不能真正上街头去遛弯。

  相信5G时代的到来也将让无人驾驶时代真正到来!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