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离告别方向盘还有多远?
思客:您曾公开指出,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未来十五年最大的应用领域,那么我们离无人车落地,人类告别方向盘还有多远?
邱巍:如果说人类完全脱离开方向盘,那这个时间可能要在十年、二十年以后,但社会发展是一种渐进式的发展,我们可以慢慢看到在一些领域,比方说在一些厂矿单位,像一些特色小镇园区,可以逐步让人们享受到没有方向盘驾驶的乐趣。但真正要在整个城市,让整个人类脱离方向盘,不仅需要技术、产业的突破,更需要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所以需要时间。
思客:您说的15年,这个具体数字是已经有一些案例,所以才给了这样一个大概的预估吗?
邱巍:这个数字实际上是近年业界慢慢形成的一些共识。最早的时候大家都会比较乐观认为两三年以后就能实现了,那时候大概是我们刚创业,2016年的时候大家特别乐观,但随着逐渐深入以后,我们发现一方面我们追求人工智能带来的这样一种新乐趣,另一方面我们要去敬畏传统工业。今天的人工智能包括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跟传统行业像汽车行业这种百年历史行业的深度融合,那我们必须尊重传统行业原有的一些规律。同时,交通又涉及到整个城市的发展,所以它不是一门单独的技术,像互联网一样,我今年弄完,可能两年后就有巨大的变化,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思客:这个过程比较漫长,需要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邱巍:我们今天讲这个产业什么时候能发展起来,要考虑四方面因素:
一方面,法律法规是否允许无人车满大街跑。
第二,看技术的成熟程度,因为我们人类在一百多年的汽车时代,已经积累了很多对汽车的认知,安全性、可靠性需要达到一定程度,这就跟我们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的技术相关了,技术能否成熟到和今天的人类事故率做类比;
第三是产业的成熟度,如何让一种技术的成本逐渐降到老百姓能够使用、能够接受的程度,需要整个产业链逐渐发展,比方说传感器的水平要提升,价格要下降,批量规模要起来,比方说人工智能车载的计算平台也要实现,比方说车辆的控制部分也需要能发展起来,所以产业发展也很重要。
第四,我们所预见的未来,无人驾驶所带来的未来,可以说是一种天翻地覆式的变化,在这样一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下,受众如何去认知这个行业,是否能够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
邱巍:无人驾驶所带来的未来,可以说是一种天翻地覆式的变化。
思客:传感器系统直接影响无人驾驶汽车的品质,您对无人驾驶传感器系统的发展方向有什么看法?
邱巍:从传感器本身来讲,一方面我们看到车本身的传感器,就像人需要有眼睛、鼻子、耳朵一样,今天大家谈得比较热的就是激光雷达,当然还有视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方方面面都有。
总的来讲,产业的成熟度有先有后,比方说激光雷达,它目前产业成熟度还没那么高,量产水平上不去,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不符合汽车应该有的车规水平,价格成本也比较高。但从整个产业发展来看,它的价格会慢慢下降,技术也会逐步成熟,从今天的机械时代走向固态的激光雷达。
但是,激光雷达不是唯一的传感器,它有缺陷,也有优势。所以存在一些其他的传感器,比如像视觉、毫米波、超声波等形态的传感器,未来发展方向是这些传感器要做融合,就像人一样,在白天眼睛能看见,但是黑暗中他看不见,他会以互补的方向去看,这是车本身的传感器。
另外,涉及到城市的基础设施,今天大家对外讲车路协同,真正要去实现这种大功能的无人驾驶,光靠车的传感器不行,还需要路边的基础设施,靠路边的传感器来获取更大量的信息,跟车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
如果说车上的传感器只是让车去观察世界,那么路边的传感器会统筹更多信息告诉车,让它主动去交流。路边的传感器,除了传统的智能交通,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地磁线圈,路边的摄像头,甚至也有一些雷达设备,还有像我们今天探讨的基于5G的车联网,这都属于大的传感器范畴。在我看来整个发展趋势,既然谈到智能化,第一步就是数字化。从城市这个角度,传感器就是把整个城市数字化、信息化,从而将信息告知给车。
“城市2.0”:无人驾驶如何重塑城市未来?
邱巍:无人驾驶是智慧城市的服务入口,这个服务入口会比互联网更强。
思客:智慧城市是人类进入知识文明的重要体现,无人驾驶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您如何看“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当下的行业布局和发展怎样?
邱巍:关于智慧城市,我想换一种说法叫“城市2.0”。无人驾驶技术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比方说从网约车这个角度去看,今天我管它叫“网约车1.0”,这个行业未来会变成“网约车2.0”,也就是无人驾驶驱动下的网约车共享出行服务。 在这个基础上,车本身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不再是我们今天以驾驶员为主导的整个汽车空间的设计,不需要驾驶员了,整个空间完全释放出来,再结合无人驾驶随叫随到的模式,原来那种低成本的运行,慢慢会变成商业载体,也就是移动的物业。
有了这些变化后,这都是一些单个个体,整个城市需要一些新变化去支撑它,所以管它叫“城市2.0”。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可以想象,原来马车时代,马路是给马车手开的,但到了汽车时代,整个城市格局发生了变化,到了高铁时代,城市与城市之间,形成了所谓的“一小时经济圈”,促进了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那么无人驾驶技术能带来什么呢?它会使城市里各个毛细血管间的连通性做得更好,会使经济连接更紧密,无人驾驶本身也变成了一种承载商业体的东西。
从经济形态来讲,“城市2.0”会更活跃,是一种以服务为中心的出行形态。我们一直讲出行服务,是以出行为中心的服务,为什么?早期有人需要一项服务,比如我要去吃饭,我们会查一查饭馆在哪里,然后去打车,车出行到那儿后下车吃饭。但回到最本质问题,人需要去消费、吃饭这样一种服务,只是由于技术的原因把它分段了。可不可以靠无人驾驶技术把我们今天的服务整合起来?我叫来的也许是一个餐车,原来由于成本高,加上车没有被数字化,无法做到像今天这样数字经营的高效连接。但是未来无人驾驶使车变成了数字化的端口,成为了一个服务载体,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未来场景也许是你叫来一辆提供服务的车,而不是把它拆分成选地方-打车出行-下车去消费的分段式服务。
邱巍:未来场景也许是你叫来一辆提供服务的车,而不是把它拆分成选地方-打车出行-下车去消费的分段式服务。
思客:这对未来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邱巍:这样一种以服务为中心的出行会使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发生很大变化。整个城市在无人驾驶技术下,把围绕人的衣食住行与其他场景进行整合,这个趋势我们已经在一些互联网服务商看到。
无人驾驶是智慧城市的服务入口,这个服务入口会比互联网更强,因为互联网的人与信息不在一起,在无人车的时候人在信息的焦点位置,所有的结合都是围绕着人本身去做。
思客:据您预测,“城市2.0”大规模的落地会是多少年以后?
邱巍:要说整个城市形态完全变化,可能得十年、二十年以后。因为城市的变化,整个社会经济的变化,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逐步变化的。但我们会在一些局部环境,让一些点形成一些面,最后串成一片,以这样的形态走向未来。
思客:看到您描绘的景象,也是对未来有所期待,您对2019年的创业者有何建议?
邱巍:第一我们要有信心,第二我们要寻求新经济的突破。我们希望通过今天一些新技术为切入点,从而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同时新技术又能跟传统产业深度整合带来一些新旧动能的转变,给经济发展找寻到一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