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布局加速 这对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意味着什么?

时间:2020-03-23

来源:太平洋网络

0

导语:自从2019年5G牌照发放后,中国正式进入了5G时代。一时间无论是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的话题还是新闻、短视频等媒体,关于5G相关的消息随处可见,从而让2019年成为了5G元年。当然随着5G商用布局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5G能干什么?5G会给生活带来什么?5G能颠覆什么?

   自从2019年5G牌照发放后,中国正式进入了5G时代。一时间无论是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的话题还是新闻、短视频等媒体,关于5G相关的消息随处可见,从而让2019年成为了5G元年。当然随着5G商用布局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5G能干什么?5G会给生活带来什么?5G能颠覆什么?
13301744_44713043_thumb

  其实5G简单来说,就是移动设备有了更高的带宽,有着更低的延迟。虽然5G在智能家居方面有着很不错的成就,但是5G最关键的是无线,在家庭里面可以通过光纤实现高带宽低延迟。所以目前来说,5G最能体现价值的情况应该是远程医疗和车联网。

  说到车辆和智能化,当然绕不开特斯拉和蔚来这两家车企。因为从企业的定位和产品来看似乎实现汽车的智能化,同时和多人喜欢拿这两家车企和传统车企来对比,不管是动力还是质量亦或是驾驶感受。

  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传统的车联网:“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概念引申自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它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也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简而言之,就是实现了车辆的智能化,相比较于传统的4G,因为性能问题,车辆之间的通信速度不够快,这样的延迟并不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毕竟在交通安全方面,每一个瞬间都非常的危险。但是当车辆接入5G的时候,因为5G低延迟高带宽的特点,能够将延迟降的非常低,足以满足交通安全方面的要求,安全方面有了基本的保障。同时车辆搭载了传感器后,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也会更高,同时所有车辆接入同一个网络,也能够缓解交通堵塞的压力。

  很多人或许都经历过在高速公路上堵车,但是走过去发现什么都没有发生,这种现象被称为贪吃蛇效应。假设在高速公路上面第一辆车踩了刹车,降低了速度,后面的第二辆车也需要踩下刹车降低速度,否则就会追尾。而第三辆、第四辆车辆都必须要刹车,否则就会追尾。

  这就导致后面的车辆到这里都需要刹车,所以会造成拥堵。这种现象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当绿灯亮起后第一辆车才前进,随后第二辆车才启动……当红灯又亮起的时候自己才到红灯底下,又得等红灯。这样的交通效率极低。但是如果假设绿灯亮起后,所有车辆都同时前进,同时又保持车辆之间相对静止,这样才能大幅提高交通效率。

  当然如果所有车辆都通过5G技术接入同一个网络,通过统一的调度,这样的方式其实不难实现。很多人说这种方式可以通过自动驾驶也能实现。这样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如果车辆搭载了很多传感器,当然可以实现。但是说到自动驾驶,有人会认为这时电动车的专利。

  虽然目前自动驾驶方面确实是电动车能做的更好些,但是并不是电动车的专利。原因很简单:想要一辆车跑起来,关键在于车辆的速度和方向。通过车载电脑来控制车辆的速度和方向盘转动的角度其实不难实现,同时在车身四周装上一系列的传感器来给车载电脑反馈车辆周围的所有信息,从而也能够实现自动驾驶。

  但是现在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等等这些厂商,所实现的自动驾驶都是在本地进行运算的,车辆和车辆之间并不能建立通信,而假如通过5G将车辆接入在一起,车辆的状态,信息都能够共享,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会更高,车辆更加智能,道路也不会显得那么拥挤。同时实现车路协同、车车协同、车网相连,从而构建智能网联交通生态系统。

  实现了这样的技术,交通安全方面有了保障,同时缓解了交通压力,还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当然这只是5G技术的应用之一。通过5G,信息即使不需要物理介质也能快速的发送出去;通过5G技术,资源共享方面能够继续提升。

  4G时代,诞生了移动支付、短视频、直播、在线视频等等提高生活幸福感的东西;5G时代,我们的而生活的在方方面面都会被改变,5G将赋能于各行各业,进而带动各行各业的产业进步。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