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热“无人”刚需 我国自动驾驶产业迎来窗口期

时间:2020-03-16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0

导语:“虽然自动驾驶关键技术仍需突破,其产业化还需要漫长过程,但困境中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受疫情影响,各类无人驾驶车应用于疫情特定场景,这将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升级,让自动驾驶的商业价值逐渐显现。”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市场部肖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自动驾驶关键技术仍需突破,其产业化还需要漫长过程,但困境中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受疫情影响,各类无人驾驶车应用于疫情特定场景,这将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升级,让自动驾驶的商业价值逐渐显现。”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市场部肖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timg (2)

  医疗物资分发、物流配送、消毒喷洒、巡逻作业……无人驾驶车在抗疫的战场上,组成的特殊抗疫防线,保障着疫情期间最后一公里的安全。无人驾驶车在这个需要“零接触”的特殊时期走俏,也让业界的目光再次对准了自动驾驶产业领域。这一次,我们真的将迎来自动驾驶的“春天”吗?

  自动驾驶困境中前行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自动驾驶的热度不断上升,引起了科技企业、资本市场乃至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上个月,国家11部委联合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对智能汽车进行了定义,并明确提出了以中国标准为特色的智能汽车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到205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愿景逐步实现。

  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成熟的过程中,道路测试规模被认为是评价企业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尺度。据3月2日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发布的《《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19)》》显示,与国外相比,中国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开展较晚,从北京道路测试情况来看,截至2019年底,有13家企业拿到北京道路测试资格,其中,百度以近90万公里测试里程遥遥领先,整体情况与美国类似。从测试里程来看,国内外企业均分层显著,中国领头企业与国外领头企业差距在逐步缩小。

  此外,《报告》还显示,经过2018年的“喧嚣”,2019年的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开始变得“冷静”。在实现量产之前,仍旧面临诸多挑战,产业界意识到要实现高度自动驾驶产业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产业发展进入“持久战”阶段。

  “从技术角度而言,自动驾驶汽车依旧存在技术壁垒,如成本高居不下、传感器的车规级程度较低、高精度地图无法实时更新、自动驾驶能力无法达到商用要求等。”肖锐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8年中国自动驾驶零部件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融资总额达162.3亿元,是2017年(53.7亿元)的三倍,2016年的20倍。但到2019年,上升趋势并没有持续,该领域融资总额降至107.1亿元,同比下降34%。同时,从初创企业单轮融资金额来看,很少有企业能突破“A轮超亿元”的门槛。

  可盈利的商业模式仍需探索。在自动驾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如何自我造血,如何探索出可靠的商业模式,是横亘在每一个自动驾驶公司面前的难题。

  “自动驾驶产业发展之路虽艰难,但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人驾驶车在多个场景广泛应用,这也大大激发了车企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投入,可以说,我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将迎来窗口期。”肖锐说。

  疫情催热“无人”刚需 无人驾驶车大显身手

  在疫情期间,驭势科技、智行者、新石器等众多企业参与到了这场抗疫战争中,无人驾驶车在武汉乃至全国各大城市和医院中,为当地居民提供消毒、送餐、物流、测温等服务,这也标志着无人驾驶车第一次真实走进普通百姓生活中。

  受疫情影响,我国物流配送行业面临巨大考验。为此,不管是做无人驾驶车技术研发和运营公司,还是各大物流配送平台,都在这个特殊时期有所行动,比如在无人驾驶物流配送方面,美团、京东等平台,很早就成立了自己的无人驾驶研发团队,在疫情期间,它们也将无人驾驶车运用到了疫情战“疫”中。

  2月6日,京东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车在武汉完成了智能配送的第一单:从京东物流仁和站出发,顺利将医疗物资送到了武汉第九医院。据悉,京东无人物流配送车每日运送单量在10-20单之间。此外,疫情期间,京东无人物流配送车还在河北、陕西、江苏等农村地区,为封闭地区提供物流服务。

  近日,一批特殊的“外卖员”——美团无人配送车出现在北京市顺义区多个社区,为居民配送新鲜的果蔬食品,这是美团近日宣布的“无人配送防疫助力计划”的落地场景之一。据悉,疫情过后,美团将继续提供无人配送服务,并在未来增加餐饮外卖、日用百货、药物等多品类的无人配送服务,不断扩大配送范围,为更多民众提供便民服务。

  除在物流末端配送之外,消毒也成了疫情期间无人车的重要应用场景。新石器将无人驾驶消毒车投入到了一线,在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进行户外消毒工作。据悉,这种小车可以装160升消毒液,以时速5公里运行自走式喷雾消毒模式,喷洒范围覆盖3-5米。据悉,上海、山东、江西和武汉、温州、广州等地都采用了不同类型的无人驾驶消毒车开展消毒作业。

  “‘炒’了许久的无人车之所以能在关键节点提供服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以上车辆均属于限定场景的自动驾驶车,速度较低,周围环境更简单,由于疫情期间车辆行人稀少,为无人车提供了特殊的应用场景。”肖锐说。

  疫情期间,低速无人驾驶车辆在物流、配送、清洁、消毒等多个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和应用能力,彰显着这项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落地可能性,也让大众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呼声越来越高,整个产业链的关注度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自动驾驶产业化需协调多方协同创新

  有业内人士认为,限定场景内自动驾驶或将在三年内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自动驾驶汽车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道路的复杂性,其大规模量产落地,将面临全方位挑战。而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政策、标准、测试环境等方面全方位支撑,需要政府和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认为,汽车的发展到了自动驾驶时代,特别是到了智能时代,本地属性要求更加强烈,一方面中国的自动驾驶是“网联式自动驾驶”,首先要适应中国的基础设施,包括中国的道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这些完全是具有本地属性。其次,网联式自动驾驶一定会有一个联网的运行平台,需要符合中国联网运营标准要求。另一方面未来的汽车产品架构会发生改变,也会形成中国的汽车电子电气等标准。

  3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记者了解到,该项分级标准将拟从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为中国自动驾驶相关政策法规和强制类标准出台提供支撑。此外,随着我国5G进入商用时代,也将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研究推动车联网发展,并已与交通运输部达成共识,加快推动公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与政府、科研的引领同步的是,百度、奔驰等多家企业在2019年加大了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方向上的研发。此外,相关政策法律支持有待加强,保险需加快研究介入。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提出,“仍有很多法律法规制约了我国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示范运营以及商业化的进一步开展。如在更多公开道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仍然缺乏法律依据,阻碍了技术测试的进度。”长期来看,自动驾驶仍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不确定性,需要保险业及时介入,解决可能的问题。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难点的突破及产业化虽遇到困境,但在这次疫情中,无人车的广泛应用,也让自动驾驶技术展现出更多可能性。据麦肯锡最新研究显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至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将改变我们的出行和生活。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