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发布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能让你看到 500 米外的路牌

时间:2020-03-05

来源:中国无人驾驶网

0

导语:当地时间3月4日,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技术公司Waymo发布了旗下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并称该系统能在大于300米范围的360度视野中提供更高的分辨率,能识别行人和500米以外的停车标志等重要细节。

当地时间3月4日,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技术公司Waymo发布了旗下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并称该系统能在大于300米范围的360度视野中提供更高的分辨率,能识别行人和500米以外的停车标志等重要细节。

据美国科技媒体TheVerge报道称,Waymo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配备经过升级的传感器,能看得更远、更准确,从而提升Waymo“看”世界的能力。而且该系统生产成本更低,这将使该公司能够更快、更高效地让更多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行驶。

Waymo发布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能让你看到 500 米外的路牌

TheVerge还表示,Waymo将为捷豹路虎的20000辆捷豹I-Pace电动越野车配备最新的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该车型有望在今年年底上路,用作公司在美国凤凰城郊区打车服务的一部分。

Waymo称,在其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里,传感器套件的三个关键组成部分:摄像头、雷达(Radar)和激光雷达(Lidar)均已获得升级。

其中摄像头部分的特别之处有,车身遍布29个摄像头,使用最新的远程摄像机和360度视觉系统,提供重叠的视野以合成完整的车身周围环境,能够识别出更远位置的细节,例如识别出行人和500米外的停车标志。此外,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还搭载了新型周边视觉系统,该系统与周边激光雷达配合使用,能提供更接近车辆本身的视角,例如检测到障碍物时可以提供更多细节以精确识别物体,进而提供更多交通场景背景信息。此外,新摄像头系统在汽车温度范围内具有热稳定性,这保证Waymo的在恶劣的驾驶环境中也能捕获更清晰的图像。

雷达部分,Waymo声称,使用了目前所有汽车系统中最先进的,拥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强的信号处理能力,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以及更大的探测范围和视野范围,可以更好地检测和跟踪正在移动、几乎不移动或静止的物体,例如可以从数百米远的地方识别出有一名电单车。

激光雷达部分,Waymo声称,能在强光和几乎无光的情况下,都能在超过300米范围的360度视野中提供更高的分辨率 。激光雷达被行业公认为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顶级激光雷达制造商Velodyne的最昂贵型号拥有200米的射程,另一家激光雷达公司Luminar,称其传感器可以清楚地识别250米以外的物体,最远探测距离更是达500米。

尽管Waymo宣称的技术十分先进,但是TheVerge评论称,除非Waymo能够证明它能够低成本高效地生产所有的部件,让尽可能多的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否则这些技术都毫无意义,更别提收回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十年来所产生的巨额成本。

国内无人驾驶公司中智行技术副总裁张振林高速澎湃新闻记者,Waymo刚刚推出的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是基于它自研开发的一系列传感器套件,包括可覆盖360度、视距超过300米的高分辨率激光雷达,和可看500米的长距摄像头及360度视觉系统,再加上自研的图像级雷达系统,这些高精尖的传感器结合起来赋予了Waymo Driver超强的感知能力,这跟Waymo过去十多年在传感器硬件上的大量投入是分不开的,结合Waymo上亿里程的路测数据和仿真数据,在单车智能上建立起一个很强的技术壁垒,行业上的后来者要想通过同样的模式去做,是很难跟上或者超越的。

Waymo的硬件负责人萨蒂什·杰雅昌德兰(Satish Jeyachandran)称:“借助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我们简化了设计和制造流程,使其可以投入生产,不但有着更加优秀的性能,成本也仅为上一代系统的一半。”

就在两天前,Waymo宣布在其第一轮外部融资中获得投资22.5亿美元,但并未公布其在获得本轮融资后的估值。此外,Waymo近来也为其自动驾驶技术寻找新应用进行了一系列扩展,例如卡车运输和送货,甚至计划开始将其定制激光雷达传感器出售给自动驾驶以外的公司,例如机器人技术,安全性和农业技术相关的公司。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