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出炉

时间:2020-03-02

来源:盖世汽车

0

导语:3月2日,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第三方服务机构“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19年)》(以下简称“报告”)。

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车辆管理局(DMV)发布《2019年自动驾驶脱离报告》之后,北京自动驾驶路测报告也已出炉。

3月2日,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第三方服务机构“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19年)》(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披露了过去一年内13家企业在京开展自动驾驶路测的情况,并总结了北京市基于中国特色国情发展自动驾驶而推出的多项创新,包括路测政策、路测标准、路测环境、路测服务等。而据了解,这是北京市继去年后发布的第二份自动驾驶路测报告。

 

北京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出炉

2019 年 /2018 年每月道路测试里程情况统计;图源: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19年)

北京市是国内最早为自动驾驶建立路测标准法规并发放测试牌照的地区之一。截止到2019年底,北京市已累计开放4个区县共计151条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长达503.68公里,并累计为13家自动驾驶企业77辆车发放一般性道路测试牌照,涵盖6家互联网企业、6家主机厂、1家地图厂商。

报告期内(2018-2019年度),该77辆测试车辆累计路测里程为104.02万公里。而2019年度,有12家企业共计73辆车辆参与测试,累计测试里程达88.66万公里,较上一年度增长577%,并首次为百度40辆车发放了允许载人测试的联席审查意见。

 

北京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出炉

北京市测试牌照发放与道路测试情况;图源: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19年)

其中,百度Apollo以52辆测试车以及近90万公里新增测试里程成为年度所有测试企业中投入测试车数量最多、测试里程最长的企业;其次是小马智行的12万公里,整体排序情况与美国《2019年自动驾驶脱离报告》中类似。

而值得注意的是,腾讯、滴滴及美团(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均在北京设有1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但在过去一年里的测试里程数均未超过1万公里。

从测试主体的测试地域覆盖来看,规模化测试主体的覆盖范围更广泛;从技术路线来看,目前只有少数测试主体开展了网联功能测试;从测试意向来看,测试主体更倾向于在R3级的道路上开展测试。 部分测试主体在拿到T4牌照以后,开始进入更为复杂的R4级道路进行测试。

报告中还提到,目前多数测试企业采用摄像头 + 毫米波雷达 + 激光雷达方案,其中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车辆的关键零部件之一,主要起到感知和定位的作用。

 

北京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出炉

2019 年 /2018 年激光雷达品牌属性分析;图源: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19年)

去年,测试主体在激光雷达品牌选择上开始向国产化靠拢,国产品牌占比由 2018 年的 20% 提升至 2019 年的 40%。同时,测试主体在激光雷达的线数选择上较2018年也有明显降低,主激光雷达采用40线(含)以下的比例从2018年的50%上升至2019年的73%。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及低线数传感器成本的逐渐下降,各企业对高线数激光雷达依赖度逐渐降低,开始向低成本、可量产、可落地的方向发展。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仍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不确定性,但截至目前,我国无论是相关政策法规,还是保险都尚处于拟定阶段。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曾提出,“仍有很多法律法规制约了我国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示范运营以及商业化的进一步开展。如在更多公开道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仍然缺乏法律依据,阻碍了技术测试的进度。”

不过,近期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并提出智能汽车强国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中国自动驾驶有望进一步加速发展。我们也相信,自动驾驶技术及产业链的不断成熟,不管是相关政策,还是保险方案,也都会顺势而来,以推动自动驾驶量产尽快实现。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