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驾驶,迎来了春暖花开。
全行业的不同细分领域,相继有初创公司完成融资,并且有可能在最近进行官宣。
根据行业信息显示,最近获得融资或者是最近要宣布融资信息的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包括了Pony、Momenta、驭势、智行者、新石器、高仙机器人等;
在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出手的投资人,则包括了国际汽车巨头丰田、一级供应商巨头博世、芯片巨头ARM、以及中金等,当然,还包括各细分领域的一些场景方、产业链上下游,以及财务投资人。
从最受瞩目的RoboTaxi(乘用车),到最近因为疫情兴起的以后一公里,乃至机器人领域,耕耘在各个领域的初创公司,获得了资本的青睐,部分公司相继获得了融资,不同细分领域的公司,估值也来到了一定的水平。
从投资人的角色来看,已经从财务投资人,逐渐转向了产业投资人,或者是资源型投资人为主,这也体现了一个趋势,自动驾驶的商业化,需要产业界的参与,或者是,产业界需要参与到这个技术变革中,以谋求在自动驾驶这个技术变革浪潮后的新商机。
至于上述初创公司,和投资人是如何配对的,以及具体的融资金额,这个就静候官宣吧,值得高兴的是,将会有公司创下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单轮融资记录,融资金额在30亿人民币左右。
下面,分别不同细分领域的初创公司视角进行分析,以及从不同的投资人角度进行分析。会得到一些,有趣的、并且有价值的信息。
01 初创公司视角分析
乘用车领域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创下单轮融资30亿人民币的公司,估值来到了30亿美元,与2019年美国几家自动驾驶公司融资估值接近,包括单轮融资9.4亿美元的Nuro、以及Zoox、Aurora等。
乘用车领域的自动驾驶公司,估值开始从独角兽门槛的10亿美元级别,向着20-30亿美元级别迈进。更高的估值,意味着接下来,只有更少的资本能够接盘。融到钱的公司,要做的是,尽量延长公司周期,度过寒冬,拿到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门票。
志在最后一公里,或者是低速自动驾驶公司,也在最近相继融到了钱。尤其是由于疫情的原因,使得无人配送、无人清扫、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但是,疫情这种突发性的需求,是否能够成为长期需求,仍需观察,最近的融资,与疫情爆发的需求并无太大关系。
上述志在最后一公里,或者低速自动驾驶,或者场地自动驾驶的公司,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公司不同的阶段,估值和融资金额当然也不一样。有公司估值来到了4-5亿美元左右。
机器人公司的估值,相比自动驾驶公司要低一些,在1-2亿美元之间。
中国自动驾驶不同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估值大致有了分水岭:
乘用车自动驾驶,估值20-30亿美元;
重卡自动驾驶,估值在10-20亿美元;
低速自动驾驶(最后一公里),估值在4-5亿美元;
场地自动驾驶(含矿区、港口等),估值在1-2亿美元;
机器人领域,估值在1-2亿美元,当然,也有估值更高的机器人公司;
02 投资人视角分析
随着产业资本,而且是国际汽车行业巨头、以及供应商巨头,以及芯片巨头,相继在中国自动驾驶领域进行了投资,而且,丰田在中国自动驾驶进行了第一笔投资,这次日系车企在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第二笔投资,此前,日产-雷诺-三菱联盟,投资了文远知行。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可能是出手两次了。丰田出手的方向,当然也是和自身最重要、最核心的乘用车业务息息相关的方向了。自动驾驶对于车企而言,也是不得不重点关注的技术变革。
博世在出手主线科技后,继续在中国自动驾驶领域进行投资,除了投资主线科技外,并且可能也是出手了两次,分别投向了乘用车领域和低速自动驾驶领域。自动驾驶,对于供应商来说,更是生死相关的技术变革,必须跟进。
至于芯片巨头ARM,也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出手,逻辑也相对清晰,试图从芯片的上游,往应用场景进行试探性的投资。
随着丰田和博世,相继在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出手,加上ICT巨头华为的强势All In,中国自动驾驶来到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更多的国际汽车巨头、供应商巨头,以及产业链、应用场景的巨头,不得不思考,是否应该跟进的问题。甚至,其他领域的巨头,也在虎视眈眈。
对于中国自动驾驶公司来说,或许,将会在新一轮的巨头的自动驾驶军备竞赛中,赢得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