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一则吉利汽车计划投资3亿美元入股蔚来汽车的消息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尽管吉利汽车和蔚来汽车都表示不对此置评,但舆论似乎仍然愿意相信这一传闻的真实性,甚至有媒体表示双方已经确定合作细节。对此,汽车预言家在采访多位产业投资、经济领域人士后获悉,吉利3亿美元投资蔚来汽车是不符合产业投资规律、没有投资价值的行为,基本可以认定是不实消息。
汽车预言家梳理发现,从去年开始,蔚来就已经传出和北汽,广汽、上汽等产业资本洽谈融资,但现在为止都停留在了“流言”层面。针对又一次关于蔚来汽车的融资“绯闻”,采访中多位人士指出,蔚来汽车近几年从投行、政府再到产业的融资轨迹,表明这家企业善于运用资本杠杆化解资金危机,尽管目前李斌掌控的蔚来汽车既没有兜售迹象,也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估值,但失衡的投入产出比是摆在蔚来汽车面前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
为什么吉利3亿投资蔚来不符合汽车产业投资规律?究竟是谁在不遗余力的将吉利和蔚来相互联系?蔚来近几年来的融资路线是什么?李斌为什么从BTA到地方政府再到政府寻求融资?摆在蔚来汽车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是此次蔚来融资绯闻之外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吉利投资蔚来是“绯闻”
2月18日,针对吉利3亿美元投资蔚来汽车的消息,多位投资与企业运营人士分析了不属实的原因:
一、从目前蔚来的经营状况来看,吉利获得蔚来股权不足10%,仅为第三大股东,既不能得到企业管理权,也没有运营价值。
根据资料显示,蔚来在上市后设置了ABC的股权架构。通俗来讲,蔚来的A类股票每股可投1票,B类股票每股可投4票,C类股票每股可投8票。A、B、C类三类股票的持有人除表决权和转换权不同外,其他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持有C类股票的只有李斌1人。根据此前蔚来IPO文件,李斌目前在蔚来的持股比例为14.5%(包含少于0.01%的A类股票),控制约48.3%的投票权;与此同时,持有B类股票的只有腾讯1家,持股比例为12.9%,拥有21.5%的投票权。
汽车预言家在蔚来的IPO文件中发现,“蔚来IPO文件明确规定B或C类股票可以由持股人转换为A类,但A类不能转换为B、C类股票”。这意味着1股8票的C股只专属于李斌1人,而1股4票的B股只专属于蔚来第二大股东腾讯。
相关人士从股权架构上分析,无论产业资本以多大的资金入局,都不可能撼动李斌在蔚来内部的决策权力,也就谈不上投资之后的资源技术整合。因此,投资蔚来汽车对于一直围绕汽车产业为主业发展的吉利来说没有价值。
二、蔚来目前投入产出比失衡,小额投资对吉利没有收益价值。
从目前蔚来的经营情况来看,短期内没有盈利迹象。在多位投资人士看来,“蔚来汽车财务状况十分堪忧,亏损预期时间预估较长”。
作为围绕汽车主业发展的产业资本,吉利近几年投资方向主要是提高自身汽车业务发展效率,没有发现运用资金投入获取回报的行为,尤其是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当下,吉利汽车不会拆分小额资金投入到尚未完成投入产出管理的企业,而且吉利也没有投资收益的需求。
三、以目前的产品体系判断,吉利没有必要长期扶持蔚来这样一家企业。
在不少外界评论看来,蔚来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头部企业,产业资本进入可以加速技术整合。甚至猜测吉利成熟的生产体系会帮助蔚来实现代工生产。
但来自投资领域人士表示,和国有车企不同,吉利等民营车企不会为了“装点门面”和蔚来合作,而且吉利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并且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吉利、沃尔沃、smart等不同品牌的新能源战略,对蔚来汽车的技术需求度不高。和外界看待的3亿美元入股相比,投资人士分析,如果资金量超过10亿美元形成控股蔚来汽车,可能对于吉利来说才具备一定的价值。不过从目前看,李斌短期内不会转售蔚来汽车的运营权。
四、蔚来汽车多方合作行为无法获得产业资本投资兴趣。
梳理发现,蔚来汽车近几年与江淮、广汽等企业合作,同时也不断与地方政府接洽投资事宜,这不符合产业资本的投资行为。回顾吉利诸多业内投资项目,诸如并购沃尔沃汽车,入股戴姆勒、沃尔沃集团,收购宝腾路特斯,背后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视线整合效应,更大范围的促进汽车产业合纵连横,而不是没有目的的获得股份收益或者浅层次的代工。
蔚来的融资逻辑
以此判断,此次吉利投资蔚来也将无疾而终。汽车预言家观察到,蔚来汽车发展至今在资本运作上基本形成了BAT-政府-产业资本融资路径,也间接表露出蔚来汽车在融资领域越来越吃紧的迹象。
回顾此前蔚来汽车的资本运作过程,在蔚来汽车发展的初期,蔚来汽车的投资主要来自BAT之类的互联网公司和投行。
蔚来初始投资团队
资料显示,2014年11月,易车创始人李斌、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等共同发起设立蔚来汽车;2015年,李斌和李想、刘强东、马化腾、雷军、张磊共筹备亿元级资金为蔚来汽车投出了第一轮融资,此后蔚来又获得淡马锡、百度资本、红杉、厚朴、联想集团、华平、TPG、GIC、IDG、愉悦资本等数十家知名机构投资,累计融资超过150亿元。
市场化资本运作一直是蔚来汽车的主要融资路线,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2018年。
投资观察人士表示,2018年蔚来首款车型蔚来ES8进入市场,原本寄希望于产品商业模式实现良性循环的蔚来没有实现财务状况明显改善,这让诸多市场化资本颇为失望。
有评论人士认为,当时BAT看准了新能源汽车浪潮,投资了一大批包括蔚来在内的新能源企业。这些企业经历过3年的发展,依旧没有爬出亏损的泥潭,包括蔚来汽车在内的这些企业一直处在投入大于产出的状态。BAT不再输入资金,寻求其他资金进入,这意味着BAT的投资不再继续注资。
“无论是BAT还是风投机构,都喜欢快速收益。”蔚来的财务表现,或许让许多社会化资本产生了融资无底洞的认知。与此同时,市场的调整也让诸多资本开始审视中国的新能源造车潮。
蔚来首款量产车型 ES8
一面是已经铺开的摊子,一面是日益萎缩的市场化资本。蔚来在融资之路上开始逐渐向政府资本靠近。
2018年初,蔚来汽车首次披露计划在上海嘉定建设生产基地,有媒体此前曾援引嘉定区方面人士报道称:“嘉定国投或将投资蔚来,配套嘉定建厂”;2018年底,蔚来宣布将在北京经济经术开发区设立新的实体“蔚来中国”,并向“蔚来中国”注入特定的业务和资产,亦庄国投将对在“蔚来中国”以现金方式出资100亿元,以获取持有“蔚来中国”的非控股股东权益;2019年中旬,蔚来汽车被传出和浙江湖州市洽谈一笔超过50亿元的融资……
但上述所谓地方国有资本投资计划都未最终落地。
了解政府投资的相关人士指出,经历了头几年的新能源造车浪潮之后,部分地方政府出现了诸多的造车新势力烂尾现象,也开始倒逼地方政府冷静思考。蔚来尽管在运营模式上有着鲜明的特点,但投入产出失衡以及没有形成规模化都是地方政府观望的原因。另外,和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融资需求相比,蔚来汽车动辄50亿甚至上百亿的融资规模,也让很多地方政府必须仔细衡量投资损益,在投入产出和规模化两大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办法的现实环境下,地方政府只能望而却步。
蔚来“江淮代工厂”
在市场化资本迟疑、地方国有资本观望的现实下,蔚来汽车只能谋求产业资本的支持。
相比地方国有资本的疑虑,蔚来对于汽车产业资本确实有很多亮点。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较为突出的企业,蔚来在技术和运营上具有一定优势。相关人士分析,蔚来应该是最有能力卖车挣钱、最有希望自我造血的造车新势力。另外通过大投入形成的高溢价品牌也是行业资本看重蔚来的因素。
不过在不少分析人士眼中,李斌寻求产业资本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一、汽车是资本聚集性行业,为了保证现金流,车企不会动用太多钱来支持蔚来;二、蔚来不会按照产业资本需求进行资源整合置换。换句话说,没有车企再甘于做蔚来汽车的代工厂;三、蔚来注资目的一方面是支持业务投入,另外一方面也是做大估值吸引更多资金,对产业资本来说没有好处。
有产业资本方人士透露,在寻求产业资本支持方面,蔚来一直和各个车企频繁接触,所用的话术也基本一致,甚至有“一股多卖”的感觉,合作的专一性受到很多企业的质疑,这也是蔚来在政府与产业资本上不断碰壁的原因之一。
蔚来需要解决的是“投入产出比”
“没钱不行,但一直烧钱也不是未来”。分析人士认为,汽车制造本质是一个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本质是良性运转。此前有行业人士接受汽车预言家采访时曾表示,汽车行业是规模经济。不计成本的花钱造,谁都能造出来,关键是实现有效成本管控和精准市场定位。从这点上看,蔚来现在的卖车亏钱问题应当立即解决。
在不少行业人士眼中,蔚来目前至少有2个发展优势:1.产品确实不错,蔚来ES8、ES6确实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技术;2.NIO House等服务运营模式确实走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前列。但在这两个优势基础上,销量太低导致的投入产出比失衡也极其严重。
根据2019年12月30日,蔚来汽车发布的最新一期财务报表,蔚来汽车第三季营收为18.36亿元,环比增长21.8%,同比增长25.0%;净亏损为25.21亿元,环比下滑23.3%,同比下滑10.3%。如果按照蔚来第三财季共交付4799辆汽车计算,在2019年第三财季,蔚来汽车卖一辆车平均亏损52万元。
分析人士表示,汽车产业是典型大投入,慢产出过程。一辆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周期多达数年。在上市销售初期,单车亏损情况可以理解,但像蔚来这样单车亏损高达50万的品牌并不多见。截至2019年9月底,蔚来现金和短期投资仅剩17.7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9.8亿元人民币,较第二季度末减少近58.3%。
蔚来汽车的情况也反映到了资本方的态度上。2月16日,根据媒体报道,蔚来股东高瓴资本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文件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高瓴资本已不再持有蔚来汽车股份。据悉,高瓴是蔚来上市前的重要投资者。蔚来上市后,高瓴持股蔚来7.5%,曾是蔚来第三大股东。
甚至有舆论猜测,此次传出吉利等产业资本争相投资蔚来,不排除有人为了平衡高瓴资本退出对蔚来的负面影响而刻意对外释放“烟雾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