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爆发,使得原本热闹的春节假期变得清冷无比。时间彷佛冻住,一座座城市在疫情笼罩下变得消沉起来。
为了打破这种沉寂,一场人类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对抗赛正在或明或暗地上演。
在前线,有与病毒斗智斗勇的前线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的病患,时刻不停的物流运输....而这股抗战力量中,一支由机器人、无人车组成的无人配送大军也悄然汇入,倾其所能。
无人配送不仅可以阻断“人传人”的疫情传染链条,也极大地缓解了疫区人手的紧张。我们试图记录,无人配送以其独特的科技力量带来的一份温暖和慰藉。
从餐区到疫区的机器人配送
临近春节假期,病毒肺炎在潜伏期过后终于露出了獠牙。
大年初一那天,普渡科技CEO张涛突然接到杭州和深圳病人隔离点的两个电话。电话那头提出了用机器人给隔离病房的疑似病人送餐和其他物品的请求。
“我们知道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蛮辛苦的,而且也比较危险。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救死扶伤,但作为一个机器人公司,我们可以免费地为疫区提供机器人。”张涛说。
因此在接到隔离点的电话需求之后,普渡科技紧急发布“技术抗疫”计划。1月26日年初二,公司的技术支持员工奔赴一线,普渡的6台机器人首次出现在深圳的一家酒店隔离点,并启动配送。
在启用机器人配送之后,隔离点人手的紧张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张涛告诉记者,平均每台机器人大约可以为20个病房提供免接触配送服务。
病患提出送餐、送药或其他物品需求后,医护人员们可以将物品放到机器人上,让其自行前往病房门口。普渡科技还调整了一些配送流程,病患听到机器人语音后即可领取物品,无需与机器人接触。之后机器人会自动回到护士站里,消毒后又可以继续配送。
从最初的深圳和杭州两个城市,陆续增多到浙江、广东、湖北、湖南、北京等多个省份的城市....张涛告诉记者,目前已经确认的需求有300多台,但都在排队等候部署中,截止2月8日,普渡科技已经在全国七个省份40多家医院和隔离点进行了机器人部署。
张涛表示,公司已经已经与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家医院完成对接,即将进场部署机器人。
除普渡科技之外,其他一些专注于无人配送的企业也这场战役中奔忙。
来自赛特智能的两台医院智能配送机器人目前已经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抗击肺炎疫情的最前线感染内科进行配送工作。院方为其取名“平平”、“安安”。
送餐机器人全自主免接触的配送方式,不仅可以阻断“人传人”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染链条,减少隔离区内部病人员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餐食配送的负担,同时还可以节约一次性防护用品的使用。
除了机器人配送之外,还有一些机器人活跃在机场、车站、广场等更为开阔的场所,承担测温、消毒和巡逻等工作。
高仙机器人的行业VP刘荣名称,其公司推出的清洁机器人已经入驻武汉、湖南、重庆、上海、广东等地区的部分医院。
其机器人使用消毒水对地面进行擦拭消毒,用万分之五浓度次氯酸钠接触地面五分钟,可将病毒密度降低到千分之一。
疫情爆发迅猛,几乎所有民众都被要求尽量不要外出。在室内,尚有机器人配送代替人工配送,可以减少感染风险。但在广阔的室外,体积较小的机器人很难派上更大的用场,比如在物流运输上。
为保证疫区的物资需要,室外物流配送面临着运货量大但人手不足的挑战,并且还存在着人传人的传染风险。
如果无人车能够运用起来,就可以减少物流配送人员与民众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在全国疫情由输入期转为扩散期的当下,人员的流动对疫情控制尤为关键。
据了解,深圳一清科技提供的无人配送物流成为了山东某疫区的物流主力。在疫情防控期间,一清无人驾驶物流车“夸父”可以承担后勤仓库与病房、病房与垃圾站、超市与小区等地点之间的物资物料运输任务。
在“夸父”运行之前,技术人员需要先对路面进行数据采集、地图建模。 然后通过手机App下达任务,就可以实现点对点无人物流运输,无人车能够自主避障与路径规划。
考虑到运营中无人车可能会遭遇一些临时突发的状况,一清科技做了一个技术备份,通过远程驾驶的模式来保障无人车的工作顺利完成。
一清科技无人策划操作员远程驾驶模式目前一清科技正在与武汉方面进行对接,并且已经和深圳某医院达成了协议,进驻医院,承接物资配送任务。此外,一些其他的低速无人驾驶团队也都加入了“抗疫”大军。
来自湖南长沙行深智能的无人投递车“汉马”从年初二开始就开始运作,承担起仙桃市政府及直属单位区域内的投递任务。“汉马”是行深智能专门为中国邮政量身定制的一款无人车,此前去年8月份就已在仙桃投入运营。
疫情期间,“汉马”增加了投递频次,上午和下午各投递两个频次,共四个频次,每个频次能投递20个到30个邮件,一天能投递近百个邮件。
那么,以最后一公里配送为特征的低速无人车会否借机迎来爆发?
此前,在低速无人车辆物流配送领域,美团、京东、阿里菜鸟、顺丰等玩家都已聚集于此。
一位业内人士称,尽管都是无人配送,但机器人与无人车两种产品在公司的数量级上还是不太一样。目前国内的以机器人配送为重心的企业比较多,但无人车物流公司数量并不多。
与机器人相比,无人驾驶物流车在技术实现上的难度更大。“不是说一个公司想造车,就能造车的。”上述业内人士说。
此外,一台无人车的价格可能是一台机器人机身价格的三四倍。价格也是目前市场对无人车接受度不太够的原因之一。
但同时,上述业内人士也认为,这次的疫情会是低速无人车打开市场的一个机会。
“对于想要取代人,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场景来说,低速无人车可以给公众带来一个新的认知;并且就这次疫情而言,务工人员返工潮受到影响,很多企业缺少物流运输方面的人员,所以对行业的推动来说肯定是一个机会。”
总结:
从餐区到疫区,从送餐送药测温到运送室外物资,机器人、无人车能做的事情远超我们的想象。
公众总是将身处前线的工作人员称之为“最美逆行者”,但他们也不过是血肉之躯。如果无人车、机器人能够替他们承担一些风险,那么他们就不必如此这般负重前行。
事实上,在这次的疫情援助中,许多企业能够闻风而动,迅速反应。在这个角度上,其实已经印证了这些企业自身的应变能力与社会责任担当。
在无人驾驶领域也是如此。或许当下市场对无人车的接受度还不够、或许技术还不够完善,但如果市场能够多给一些宽容,或许其会在未来逐步成长为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