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车将随叫随到

时间:2020-01-02

来源:凤凰网

0

导语:手机App叫车随叫随到,上车后虽然没有驾驶员,却能选择最优路线及避障,乘客或观赏窗外景色、或办公、或小憩,车辆避免拥堵、一路绿灯顺畅到达目的地。这样的无人智能驾驶交通场景正在经开区加快走向现实。

   手机App叫车随叫随到,上车后虽然没有驾驶员,却能选择最优路线及避障,乘客或观赏窗外景色、或办公、或小憩,车辆避免拥堵、一路绿灯顺畅到达目的地。这样的无人智能驾驶交通场景正在经开区加快走向现实。
u=2754064389,730587507&fm=26&gp=0

  率先建成无人驾驶区域环境

  近日,北京市自动驾驶载人载物测试启动仪式在经开区举办,意味着取得相应级别牌照的无人驾驶车辆,取得载人测试通知书后可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上载人或载物行驶。经开区启动自动驾驶车辆载人载物,依托的是区域培养形成的自动驾驶雄厚基础。

  经开区开放运营了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亦庄基地,该基地占地650亩,为全市面积最大、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级别最高的封闭测试场,其中包含了京津冀地区85%以上城市交通场景,是当前全市首个T5级别的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设置了潮汐车道、砂石路、环路、高速公路、公交专用道等典型北方复杂路况,都是取得不同级别自动驾驶牌照的必经环节。

  前不久,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官网发布了“关于指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的公告”,除学校、医院周边等特殊路段,全域开放自动驾驶测试区,经开区也成为北京市首个区域性自动驾驶测试区。

  从技术测试迈向商用

  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范围的扩展至关重要,自动驾驶汽车在封闭测试场拿到相应的牌照后,要到对应级别的开放测试道路上测试运行,而开放测试道路扩展到哪些区域,自动驾驶车辆的应用空间就扩展到哪些区域,随着经开区开放测试道路区域的扩大,将形成商业运行模式,并走向应用为大众服务。

  经开区322公里区域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正式开放后,开放测试区域内还将分阶段建设V2X、5G等网联设施,实现全区交通道路通信设施、视频监控设施、交通信号灯、交通标识标线智能互联,具备路网全域感知能力,满足复杂的车路协同需要,全面实现车辆对周边环境的感知、车路协同的控制以及道路主动服务等功能。

  经开区正支持相关企业开展5G+自动驾驶商业运行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推动自动驾驶从技术测试阶段进入商业运行阶段,为自动驾驶提供更多的城市交通场景,加快无人接驳、分时租赁、网络约车、编队行驶等多形态自动驾驶模式的商业应用,推动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的建设。

  自动驾驶载人载物测试启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目前,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均投入了大量资源在经开区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工作,经开区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里程超过50万公里,且无事故发生。

  在自动驾驶载人载物测试启动仪式上,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工作小组向申请测试企业百度公司发放了北京市首批载人载物测试通知书,百度公司随即开始在刚刚开放的全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区域——经开区111条道路上开展测试工作,标志着自动驾驶载人载物测试在北京市正式开展执行。

  “大众有望在2020年内在经开区优先体验到乘坐自动驾驶车辆。”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吴琼说,符合同系统、同型号、同传感器“三同”原则的一批自动驾驶车辆,达到50万公里测试里程,自动驾驶载人载物测试可进入第二个阶段时,可向市民招募作为自动驾驶志愿者,乘坐自动驾驶车来进行体验,经开区自动驾驶距离这一目标越来越近。

  未来,无人驾驶汽车是长着大脑的移动机器人,可以长时间高效工作,将逐步替代人类简单的体力劳动,这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还将变革传统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将产生深远影响,自动驾驶的全社会普及可减少90%的事故发生率,从而让人类出行更安全。

  经开区聚集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在高端汽车与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基础上,吸引小马智行、启迪云控、行易道、红旗智行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强链补链,正逐步突破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前瞻技术,打造产业技术基础平台,让无人驾驶场景在经开区加快走向现实。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