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关门未成功
智能系统将发出提示音
今年2月,成都地铁9号线首列列车在蓉亮相,并正式开始新车调试。作为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辆,9号线不需要司机驾驶,但原本位于车头的列车驾驶室仍设置有驾驶座、操作台。在投运后,既有的操作台可以锁闭,司机室可开放作为乘坐空间。届时,驾驶室的门窗上还设置有扶手等,以方便乘客站立。
作为成都地铁“智慧担当”,9号线拥有一颗“智慧大脑”,自动唤醒、自动驾驶、自动运行都不在话下。近日,天府早报记者在卡斯柯信号(成都)公司的FIVP(工厂集成测试平台)看到,技术人员通过工厂集成测试验证平台,正在地铁仿真驾驶台进行测试。通过一系列这种测试,可以完成上线前80%左右的调试工作量,有效缩短调试周期,为地铁列车上线正式运行做好准备。
据了解,成都地铁9号线可实现“自动唤醒”等功能。列车停靠在智能停车场,可根据时刻表进行“自动苏醒”:接通电源、网络,打开车内灯光,调节车内温度,然后列车操控系统自动巡检,待一切准备就绪,地铁自动驶入车站,打开车门迎接乘客;在地铁站内,如因外力导致车门无法正常关闭,智能系统在3次尝试关闭车门未成功的情况下,将发出提示音,车站工作人员可迅速到位查看处理。
除此之外,在卡斯柯总部上海,今年3月刚建成了全国唯一专注于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的实验室,这座由卡斯柯参与建设的实验室担负着应用场景验证、技术人员培训以及新技术测试的重任。从列车“停车场”到地铁站厅,从人头攒动的车厢到全自动运行的驾驶室,从后台控制中心到一线事故处理现场,你能想到的与地铁运营一切相关环节和场景,在工程中心都能找到,并通过计算机模拟、VR技术演示等功能,让记者身临其境感受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运营中的一些智能化场景。
增加体验感
起步、发车的延迟感不再有
相较于传统地铁驾驶模式,全自动运行可以按照最优模式提供更精准的运营控制,不仅能够提高列车运营的灵活性,缩短行车间隔,提升运行效率,还可以减少运营成本,改善运营服务质量。地铁列车从休眠、唤醒、出入库、洗车,到正线运行、开关门、发车,以及列车内部的空调、照明等系统管理,再到列车故障处理等都由系统管理,正常情况下无需人工干预。更为重要的是,地铁全自动运行可以有效帮助运营人员加强列车的调度与管控,减少人为失误,显著提高地铁运营的平稳度和安全性。
同时,也将结合车辆本身的技术研究,更进一步增加乘客体验感上来。在成都地铁9号线上,未来乘客将体验到,车门关闭后,车辆迅速平稳启动行驶,不再感受到起步、发车的延迟感。
全自动驾驶还有一个优势在于功能的集成化和高度自动化,运行可以按照最优模式提供更精准的运营控制,不仅能提高这个“庞然大物”的灵活性,还能缩短行车间隔,提升运营效率。根据实验室的一组数据显示:若采用一体化的智能站台门控制,按照地铁线路全长30公里、车站35个、全天运行时间20小时、运行间隔180秒、单程时间50分钟来测算,单车单程可节省近2分钟,旅速提升1.38公里/小时。
这些“智慧大脑”除了可能部分应用于9号线外,规划中的地铁13号线、地铁27号线、地铁30号线等,也会更加智能。
另据了解,成都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蓉2号线首开段已正式载客运营一段时间了。卡斯柯为该项目提供的智能控制系统,将有轨电车信号系统、司机辅助防护系统、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等不同专业的多个系统有机整合,打造成一套统一的运营指挥管理平台。这一技术让蓉2号线不仅拥有了国内首个有轨电车项目级安全认证,其所搭载的SIL2安全等级的司机辅助防护系统更是国内首例,具有重要的行业示范意义。
延伸
成都地铁9号线
位于成都市三、四环之间,是世界上首条采用8A编组车辆运行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环线。9号线一期从三色站至黄田坝站由南至西沿顺时针方向敷设,线路全长22.18公里,共设13座车站,11座换乘站,均为地下站。
成都地铁9号线一期总计配车25列,采用目前国际最高自动化等级GoA4的全自动运行系统,最高运行速度100公里/小时,具有自动唤醒、自动运营以及远程控制等功能,搭配通过以太网实时传输的网络控制系统和故障检测装置,列车集智能性和安全性于一体。线路计划于2020年底开通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