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全自动无人驾驶功能的成都地铁9号线明年开通
成都地铁9号线明年将开通。与其他已开通和即将开通的地铁线不同,9号线具备目前国际最高自动化等级(GoA4)全自动无人驾驶功能,成都由此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首个引入GoA4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城市。
作为环绕成都市区的一条重要线路,装上“科技脑”的地铁9号线和普通线路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11月29日,记者来到全国首个面向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的实验室——上海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列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探访。
装上“科技脑”自动唤醒、自动驾驶、自动运行
停靠在智能车场的地铁按照时刻表“自动苏醒”:接通电源、网络,打开车内灯光,调节车内温度,然后列车操控系统自动巡检,待一切准备就绪,地铁自动驶入车站,打开车门迎接乘客。
在地铁站内,有乘客挡住了正在关闭的上下车门。由于处于全自动无人操控状态,智能系统在3次尝试关闭车门未果的情况下,发出警示音,随后车站工作人员上前查看情况,处理完毕后发出继续行驶的指令。
这一幕幕,正是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线路的模拟场景。
在上海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列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停车场到地铁站厅,从人头攒动的车厢到全自动运行的驾驶室……你能想到的与地铁运营的一切相关环节和场景,都能找到,并能通过计算机模拟、VR技术演示等功能得以亲身感受。
“地铁列车从休眠、唤醒、出入库、洗车,到正线运行、开关门,以及列车内部的空调、照明等系统管理,再到列车故障处理等都由系统管理,正常情况下无须人工干预。”负责该项技术的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城轨营销中心总经理孙童海介绍,GoA4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相当于为地铁线路装上“科技脑”。
早晚高峰期间,要不要进入某节车厢,未来也许能够选择。在实验室内,地铁列车模型的外部车顶位置,每节车厢上都安装有一块智能显示屏,上面显示了拥挤度以及车内温度。当显示屏为红色时,表明该节车厢内较为拥挤,温度也较高;当显示屏为绿色时,则表明车厢内乘客较少,可优先选择进入。
“这项功能并不确定是否用到成都地铁9号线上,但它是一种趋势。”卡斯柯技术总监汪小勇表示,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还涉及到智能调度、智能车场、智能车站、智能运维等领域。“过去地铁运行更多考虑的是列车本身,而未来将更注重乘客体验感。”
表现会更好平均准点率达到99.9%,体验更舒适
2014年8月,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正式开通运营。经过5年运营测试,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的一连串数据显示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比普通地铁有更好的表现:平均准点率达到99.9%,平均运行速度提升2.6公里/小时,平均出入库时间减少50%,在同等服务水平下配车数量减少3列,每公里配员人数减少13人,运营的可靠性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汪小勇说,相较于传统的地铁驾驶模式,全自动运行可以按照最优模式提供更精准的运营控制,不仅能提高这个“庞然大物”的灵活性,还能缩短行车间隔,提升运营效率。
在成都地铁9号线上,未来将能得到这样的体验:车门关闭后,车辆迅速平稳启动行驶,乘客不再感受到起步、发车的延迟感。
实验室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按照地铁线路全长30公里、车站35个、全天运行时间20小时、运行间隔180秒、单程时间50分钟来测算,单车单程可节省近2分钟,旅速提升1.38公里/小时。
据了解,除成都在建的地铁9号线外,规划中的地铁13号线、地铁27号线、地铁30号线等,或许也将采用这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