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的预测能力能媲美人脑吗?

时间:2018-12-08

来源:百家号

0

导语:无人驾驶近些年一直都是汽车圈的热门话题,虽然不少厂商常常将最新成果拿出来炫技,但似乎总是处在一个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真正应用在量产车上并拥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也少之又少。

        无人驾驶近些年一直都是汽车圈的热门话题,虽然不少厂商常常将最新成果拿出来炫技,但似乎总是处在一个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真正应用在量产车上并拥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也少之又少。
61d2-hnstwwq3901340

        在日前举办的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就对当下无人驾驶的研究现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他认为“人类擅长感知预测计算机擅长逻辑推理”,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对人类来说的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而驾驶汽车就正是一种将感知、运动相结合的脑力劳动。

        因此虽然计算机在逻辑性、可重复性和规范性方面超过了人类,但是人类的大脑具有动态性、复杂性,还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从本质上来讲,大脑就是一个预测的机器,而对于驾驶行为而言,预测能力非常重要,但计算机要实现这种预测则非常困难。

        此外,他还解释了自己认为无人驾驶没有那么快进入生活的原因:“从对错误的容忍度来说,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犯了错误可以重来,另一类在统计意义上不能够犯错误,无人驾驶属于后者”,“真实的交通环境复杂多变,实现完全自主的无人驾驶是一个令人兴奋却又望而生畏的艰难挑战”。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