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和滴滴的自动驾驶「启示录」
上次说自动驾驶量产前夜这个词还是在去年。自动驾驶明星企业 Roadstar.ai 拿下 1.28 亿美元融资,但是现今这个公司已经彻底消失在我们视野中了,确实令人唏嘘,但是我们还是要继续往前看。
现在,描述自动驾驶行业所处状态,我还是会用到这个词:前夜。确实,这个前夜有点漫长。而且在这个时间内,确实也发生了很多事情,行业并不乐观。在和采埃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綦平聊天的时候,他打趣道:「前两年交换名片的时候,投资人居多,现在交换名片,媒体居多。」资本寒冬,车市下行,「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行业的低迷大家已经能够看到,甚至陷入了一种「不知归何处」的迷茫,不如来看看百度和滴滴,看看他们给出的判断是什么?他们又都在做什么?
百度:进入运营新阶段
百度一直是中国自动驾驶的领军企业。在 2017 年 4 月,百度发布「Apollo」计划,宣布开放自动驾驶平台,同年 7 月,Apollo 1.0 面世,正式拉开了自动驾驶发展的大幕。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Apollo 也已经来到 5.0 时代,开启了量产限定区域自动驾驶方案。截止目前,百度城市道路测试里程已经达到 200 万公里,测试车辆 300 台,分布在 13 座城市,2018 年获得了 438 项专利。
在第二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上,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生态合作总经理刘硕告诉 GeekCar,「百度可以非常有自信地说,我们对封闭测试厂的需求非常小。」
今年 4 月,《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 2018 年度工作报告》正式发布,数据显示,百度取得了 Apollo 路测车辆数最多、路测里程最多、场景覆盖最全的成绩。具体来说,过去的一年百度的自动驾驶车在北京跑了约 14 万公里,测试里程占到整体路测里程的 91%;截止 2018 年底北京市发放的 54 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百度拿下其中的 45 张。
同在 4 月,百度长沙合资公司成立,为下半年商业化运营做准备。
7 月,北京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小组发布首批 T4 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总计 5 张,百度全部收入囊中,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获得此级别牌照的企业。T4 牌照是目前全国最高技术等级、最高标准、测试场景最难的开放道路测试资格认证。
8 月,百度与重庆达成战略合作,百度 Apollo 将承建「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基地项目」,构建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示范应用环境,开展 Robotaxi 开放道路载客测试,落地智能交通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同时会在永川设立百度 Apollo 自动驾驶测试运营中心,推进百度 Robotaxi 在当地的落地与运营。
9 月,百度正式在长沙开始试运营 Robotaxi 商业化项目。这也是目前国内首个开放道路上,面向普通用户开放的 Robotaxi 无人出租车项目。这算是百度 Apollo 在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中一个值得记录的阶段性成果。
百度搭建的是一个开源的生态系统,刘硕告诉 GeekCar,通过开源 Apollo 推动 20 多个场景的不同车型的量产落地,合作伙伴达到 167 家。像金龙客车、智行者以及新石器都有 Apollo 的赋能。从 2017 年到 2019 年,Apollo 逐渐完成在在封闭场景,固定车道,简单城市路况、限定区域高速、区域包括复杂城市道路等一系列自动驾驶能力的开放。
接下来 Apollo 要往哪个方向发展呢?刘硕告诉 GeekCar,「 原来我们是做全框架开源,帮助任何一个企业从 0-1 完成自动驾驶框架搭载,接下来像乐高一样,我们会在固定几个板块里面持续服务开发者,合作伙伴,让每一个模块更加精细化,更加精进。」
刘硕表示,在百度 Apollo 内部,将自动驾驶分为两大部分:测试阶段和运营阶段,同时又细分为 6 个小模块:封闭道路测试、开放道路测试、区域路网测试、小规模试运营、规模化试运营、多城市商业运营。「我们已经到了运营阶段的第一个小阶段。接下来的季度目标是希望完成更多的城市商业运营。」
百度 Apollo 开启了新的「通关模式」。
滴滴:数据和运营网络
是商业化落地的两个重要因素
滴滴自动驾驶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从拆分开始。今年 8 月,滴滴出行宣布将旗下自动驾驶部门进行拆分升级为独立公司。新公司将会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至此,自动驾驶领域赛道上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此前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可以通过优秀的团队甚至是一个 Demo 就能够拿下融资,但是现在这一套行不通了,行业已经变复杂了。车厂、供应商带着大量资源涌入到这个行业,甚至组建联盟,将自动驾驶的竞争推到了新的阶段,一些其他因素重要性提升,比如汽车、零部件、地图、芯片、政策支持等。
在滴滴自动驾驶公司 COO 孟醒看来,自动驾驶运营服务要想实现商业化落地,除了上面这些因素,还有两点很重要:一个是数据,一个是运营网络。
孟醒告诉 GeekCar,出于安全考虑,滴滴为网约车车队装上了累计近百万个车载传感器,对内看司机状态,对外搜集道路场景数据。此前滴滴都是通过自己的采集车进行数据收集,采集数量有限且成本高,如今加装传感器之后,所有网约车都是数据收集车,数据收集更快效率也更高,通过真实大数据喂养,滴滴可以基于此做仿真学习,快速迭代机器学习+算法改进,训练更精准的模型。
利用这些数据,滴滴可以精准规划自动驾驶车辆上线场景。自动驾驶的实现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从刚开始非常限定的场景,而后慢慢扩展到更多地方。基于此,滴滴可以使用网约车数据去看经营方式,通过经营地图看哪些路径效益更大、通过安全地图来看哪些场景有安全事故,事故概率是多少;通过技术地图来看哪些场景自动驾驶应用更容易,三者结合最终确定自动驾驶网约车的运营场景。
早在去年,滴滴 31 家汽车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洪流联盟,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此外滴滴推出网约车开放平台,进一步加深在出行行业的影响力。此外,更是与造车新势力理想以及国际大厂丰田成立合资公司,为后续智能出行做铺垫。
至于派单方式,孟醒告诉 GeekCar,滴滴会根据路径、路况以及天气等因素来决定是派单模式,条件合适就配一台自动驾驶车,反之就是普通车辆,混合派单。
也就是说从技术层面乃至运营角度,滴滴已经全都考虑好了。今年 9 月,滴滴曾表示,明年年初将会在上海落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前期预计投放超过 30 台自动驾驶车辆用于示范运营,订单距离可超过 10 公里。
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静待滴滴自动驾驶网约车的上线。
启示录
百度和滴滴是两家很有代表性的公司。
百度优势在于生态开放,赋能合作伙伴的同时,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成果也能反哺 Apollo 平台,提升平台能力;合作伙伴越多,这种正反馈效应越明显。百度要做的就是拉更多的厂商与自己绑定,成为利益共同体,在未来智能出行领域中先卡个位。
此外百度已经开始了 Apollo 商业化上的尝试,推出了 Apollo 企业版;为造车新势力威马提供 AVP 自主代客泊车的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此外与一汽红旗搞了完全基于前装量产的 RoboTaxi,现在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
滴滴的优势则在于手握海量数据以及出行市场的巨大份额。滴滴本身就是出行公司,根据思略特去年 9 月的报告显示,滴滴占据了全国网约车市场 91%的份额。自动驾驶想要实现商业化,一是卖车给消费者;二是搞自动驾驶共享出行 RoboTaxi。前者短时间内不可及,后者实现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众多自动驾驶公司都在这一领域发力,而滴滴已经占据「地利」;此外,随着海量传感器的部署,滴滴将拥有大量数据用于模型训练,有利于推动自动驾驶能力的提升。
两家公司都可以为同行业的其他选手们带来一些启示:
首先,要有真材实料,一定的技术实力是必须的;
其次,还是要多「跑」,不止是模拟器数据,还有真实路测数据,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最后,要与车厂们形成绑定关系,对于自动驾驶公司来说,最终落地方案还是要与车厂进行对接,抱紧车厂大腿绝对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