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商用牌照颁发:对车型里程等设限

时间:2019-09-24

来源:网易汽车

0

导语:9月22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在武汉揭牌。百度、海梁科技、深兰科技三家企业获得武汉市交通运输局颁发的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

   9月22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在武汉揭牌。百度、海梁科技、深兰科技三家企业获得武汉市交通运输局颁发的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
timg (2)

  记者了解到,2018年至今,全国多地开始陆续颁发智能网联汽车(俗称“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开放道路测试牌照。不过,当前国内多地市的自动驾驶车辆正处于测试阶段,为测试车型、数量、区域、里程、时间等做出限制。比如,上海规定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里程与时间到一定期限后,才能申请载人测试。

  另据毕马威于2019年2月发布的《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指数报告》,全球25个国家排名中,中国位居20位。自动驾驶在国内的商业化运营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三家企业获“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

  9月22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在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揭牌。同日,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向百度、海梁科技、深兰科技等3家企业的7台智能网联汽车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据报道,与之前部分地区发放的测试牌照不同,有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不仅可在示范区内道路上进行载人测试,还可进行商业化运营。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国内已有多个城市发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并逐步朝着商业化方向推进。

  今年6月20日,广州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发布。广汽集团、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深兰科技等6家企业共24辆车获牌,广州自动驾驶牌照数量跃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今年9月16日,在上海举行的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上汽、宝马、滴滴三家公司又获得了上海市相关部门发放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相较于普通的道路测试牌照,获得示范应用牌照的企业测试车辆可以尝试进行功能性的载人、载货等应用。

  

 

  目前,武汉地区发放牌照中提出的“商业化运营”在国内尚属首例。而从获牌企业来看,三家获牌企业的自动驾驶车辆均有“上路”经历。

  今年3月发布的《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2018年度工作报告》显示,百度旗下有45辆自动驾驶车辆、创下约14万公里安全测试无事故成绩的记录。海梁科技公司官网显示,该公司产品阿尔法巴智能公交的累计测试里程超过20000公里。此外,深兰科技在2019年6月就获得了广州市相关部门颁发的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牌照。

  全国多地仍处于测试期?自动驾驶成熟度指数排名靠后

  2017年12月,北京率先出台了全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的政策指导文件。随后,北京在开放区域道路筛选、自动驾驶牌照发放等方面一路领先,目前拥有全国最多的自动驾驶牌照。

  今年3月,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工作小组公布了一则数据:2018年,在北京领到道路临时测试牌照的自动驾驶车辆共56辆,其中有54辆已进行了上路测试,分别来自百度、蔚来、北汽新能源等8家企业,安全行驶总里程超过15.36万公里。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国内多个城市都已发放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牌照。不过,大多数城市的获牌自动驾驶车辆仍在测试阶段,监管部门对测试车型、数量、区域、里程、时间等指标都设立了标准。

  以上海为例,9月16日,最新出台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单个申请主体首次申请进行道路测试的车辆数最多可达50辆,测试满6个月后且未发生交通违法行为和有责任交通事故、且单车平均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累计不低于1000公里的,可继续申请增加测试车辆数量。

  除了车辆自身安全性需经过严格测试外,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也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在9月21日举行的2019第五届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针对自动驾驶等热门话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表示:“如果说自动驾驶已经走过了科研探索期,那么当前的自动驾驶仍处在产品孵化期,或者说社会接受期、市场创新期。这一段很难很难,过去之后,就可以进入一个规模化的发展期。”

  记者注意到,2019年2月,毕马威发布了2019年度《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指数报告》。该报告设置了政策与法规、技术与创新、基础设施、社会接受度等4项一级指标以及25项二级指标,对全球25个国家进行了评估与排名。结果显示,荷兰、新加坡和挪威分列前三,而中国位居第20位。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