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2019第五届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就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投资泡沫等话题进行了主题分享。
李德毅认为,无人驾驶的商业应用有四个因素,技术、市场、生态和成本。对老百姓而言,成本是更为重要的。一辆30多万的汽车已经很贵,如果买无人驾驶汽车需要100万,普及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对车厂来说,如果价格被压下来,量产的意愿也不会太高。因此,以前很多厂商都说要量产无人驾驶汽车,但现在看来是泡沫破灭了。
“如果说无人驾驶已经走过了科研探索期,那么当前的无人驾驶仍处在产品孵化期,或者说社会接受期、市场创新期。”李德毅说。这一段很难很难,过去之后,就可以进入一个规模化的发展期。
未来当无人驾驶规模化量产之后,将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个过程中,李德毅认为,有四个具体应用场景中可能率先产生独角兽企业,即自主泊车、定点接送、快速公交、有限地域无人驾驶出租车。
李德毅还表示,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在无人驾驶落地过程中有三个环节很重要。一是自动驾驶地图,这是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有人认为无人驾驶可以直接使用导航地图,但李德毅表示,导航地图是给人看的,无人驾驶没有驾驶员的概念,所以自动驾驶地图和导航地图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第二个重要环节是机器驾驶脑,三是数字化的汽车底盘。“有车厂认为自己做的控制器很有水平,不需要机器驾驶脑,或者改变一下线控底盘行不行呢?”李德毅表示,车厂要自己生产代替驾驶员认知的驾驶脑,就如同钢琴厂想培养出一个郎朗,不是说不可能,但是很难。还是应该由专业人做专业事,大家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另外,李德毅还指出,大家不仅要关心无人驾驶的自动化程度,还要关心其安全程度。要想推动自动驾驶落地,出台相应的自动驾驶安全等级综合标准也十分重要。
据了解,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创办于2015年,是我国最早发起举办的人工智能大会。继北京、杭州、深圳后,青岛是大会造访的第四座城市。在青岛当地,政府正在制定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支持政策,涵盖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标准制定、人才引进等12个方面。同时,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需求,政府也将给予企业不同额度的补贴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