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动驾驶业务,是滴滴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时间:2019-08-08

来源:雪球综合

0

导语:如果说,此前两起顺风车事件打乱了滴滴2018年步伐的话,那2019年,恐怕将是滴滴的破局之年。而拆分自动驾驶板块,或许就是滴滴“破局”出行市场的第一步。

摆在滴滴面前的,是继续“彷徨”和选择“破局”的十字路口。

从最初成立到先后打败快的、Uber中国,滴滴只用了五年时间。

那时的它,有资本,有技术,了解中国消费者,更一度主导着近千亿的出行市场。

随着去年顺风车事件爆发,滴滴不仅损失了一个可以带来近10亿利润的部门,也开始因安全变得“彷徨”,为固守份额而显著放缓脚步。

如果说,此前两起顺风车事件打乱了滴滴2018年步伐的话,那2019年,恐怕将是滴滴的破局之年。

而拆分自动驾驶板块,或许就是滴滴“破局”出行市场的第一步。

为何在此时做出“拆分”的选择?

326天前,滴滴顺风车下线,公司开始整改,也开始彷徨。

贝恩咨询发布了《2018 年中国新型出行市场研究》,滴滴依然支配着市场,占据着九成的交易额,但有60%的订单来自微信、支付宝、高德地图、携程等外部渠道。

除此之外,顺风车迟迟无法回归、司机清退导致运力缺口无法补足,滴滴虽握有司机、乘客,但很难说它真正拥有这个市场。

而为了锁定岌岌可危的“市场份额”,滴滴去年对司机的补贴投入达到了113 亿元,全年亏损更是高达109 亿元。

除了亏损的内忧,滴滴还有外患。

在滴滴放慢步伐的这一年里,外头对手却嗅到机会,它的敌人不断加速,中小平台纷纷卷土重来。

据公开资料显示,其昔日竞争对手已开始盈利,神州专车2018年实现盈利2.12亿元,首汽约车7月10日宣布已经在上海、深圳实现盈利,并称今年要实现整体盈利。

同时,在经济下行,车市低迷的情况下,车厂们也要在这个调整期寻找新的增长点,出行成为了他们新的选择。

于是我们看到了众多车厂纷纷推出自家的出行业务:广汽有如祺出行、上汽有享道出行、吉利有曹操专车、长城有欧拉出行、甚至于造车新势力威马的即客行、小鹏的有鹏出行……

很显然,滴滴“腹背受敌”,这也是其所面临的糟糕现状。

事实上,自动驾驶是一个长周期,耗时费钱的发展项目。

根据“隔壁同行”Uber 的IPO 招股书显示,Uber今年在自动驾驶部门的研发支出为4.57 亿美元,高于2017 年的3.84 亿美元和2016 年的2.3 亿美元。

回看滴滴,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自身状况并却不容乐观,但还需一直为旗下的自动驾驶业务“输血”。

试想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滴滴又能分出多少精力和资源在自动驾驶业务上?或许,拆分自动驾驶可能是滴滴当下无可奈何又最合适的选择。

拆分背后,诉求是什么?

从此前的动作来看,滴滴拆分“自动驾驶”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准备。

今年3月,滴滴在上海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上海滴滴沃芽科技,其经营范围包含“交通设备技术、智能驾驶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等。

而今年4月,Uber在拆分后获得10亿美元融资的举动,更给了滴滴一个可供学习的“操作范本”。

功夫汽车认为,滴滴将自动驾驶业务独立出来,主要有两大诉求:

其一,寻找资金“注血”自动驾驶板块,加速落地,保证未来的技术领先。

在官方声明中,滴滴提到其自动驾驶部门有超过200名员工,这意味着每年光是人力成本支出就达到上亿元。

在独立之后,滴滴自动驾驶业务可以像Uber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那样引入外部融资,解决发展资金来源问题。

此外,滴滴的自动驾驶以海量数据优势著称,但业务进展不算快,长期保持低调。

基于小公司架构灵活 、成长更快的逻辑,未来滴滴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但这仍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二,滴滴将自动驾驶业务独立,有利于接下来IPO的推进。

今年,Lyft与Uber在美国相继上市,在资本市场上为网约车刻画出了大致的估值模型。

在国内,与滴滴同时期创立的美团、小米等公司相继上市,网约车赛道上不断出现新对手。于内于外,滴滴都有着不小的IPO压力。

若要IPO,滴滴则需要一份好看的财报,以此迎得一个没有“沉重包袱”的未来预期。

如今,将自动驾驶业务剥离出去后,滴滴可以有效地降低自动驾驶这台“巨型碎钞机”对其上市估值的负面影响。

于此,滴滴可以在未来拿到更好的估值,在出行市场的下半场赢得更大先机。

写在最后

兜兜转转之后,滴滴终究还是选择让自动驾驶业务“独立”。

在拆分自动驾驶业务背后,滴滴还是想要融到更多钱。

而以目前出行市场发展的商业模式来看,有钱可烧、拓展市场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目前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最佳选择。

标签: 自动驾驶 滴滴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