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让轮胎重新被发明 与汽车有关的一切都在改变

时间:2019-08-03

来源:无人驾驶网

0

导语:自动驾驶对 汽车 制造商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对传统零件制造商而言,这可能是个更大的挑战。汽车零件需要努力成为 车辆 的「五感」,以保持他们的相关性。

  自动驾驶对 汽车 制造商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对传统零件制造商而言,这可能是个更大的挑战。汽车零件需要努力成为 车辆 的「五感」,以保持他们的相关性。

  东京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周磊认为,汽车零件制造商正努力赶上自动驾驶发展的步伐。

  想象一下,一旦自动驾驶开始普及,原先辅助我们辨别道路情况的车内车外后视镜、车灯等配件或许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等待他们的结局或许是被淘汰。

 

  而 BIS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的零件预计将在十年内成为一个价值 570 亿美元的市场。为了适应新兴市场,汽车行业的传统零件制造商也在求新求变,让自己重新「被需要」。

  Lear 是生产 汽车座椅 和汽车电气系统的公司。2018 年,它在财富 500 强榜单中排名 147 位,而他们有大约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座椅营收。现在,他们也在为汽车座椅配备生物识别传感器,以检测压力,嗜睡和心率变化。

 

  而传感器也有新突破。

  专注智能传感解决方案的 Quanergy 首席执行官 Louay Eldada 就表示「我们的传感器在范围,精度和分辨率方面都具有更高的性能……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物体的形状,还可以看到它在帧与帧之间的表现。例如,我们可以判断是否有人打算过马路。

 

  与汽车有关的一切都在改变,因为自动驾驶,也因为逐渐被抛下的危机感。

  独立汽车分析师 Deepesh Rathore 就曾表示「汽车就是汽车,汽车轮胎的形状不会改变。但我可以想象,其中一些公司必须彻底改造一切——尤其是那些使用发动机和 变速箱 技术的公司。」

  虽然 汽车轮胎 的形状不会改变,但为了更好地迎接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 轮胎 的性能和技术也有较大发展。

 

  作为车辆与路面连接的唯一部件,轮胎是未来车辆的重要信息来源。从充气压力、踏板深度,道路状况到车辆所处环境,这一切内容都将作为互联车辆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进行监控和报告。

  日本住友橡胶工业有限公司这个颇有历史的公司就正在开发一种「智能轮胎」,这个轮胎可以监控自身的气压和温度,并最终自行应对路况的变化。在他们的宣传页上,SMART TIRE ConCEPT 由安全技术、核心技术、ENASAVE 技术三类技术类别组成。

 

  而在第 45 届东京车展上,从他们介绍的五项研发趋势也能看到他们为迅速发展的自动驾驶所做的适应。那五项研发趋势分别是感应核心、主动胎面、性能持续技术、无气轮胎和生命周期评估。

  感应核心可以将轮胎转换为传感器。而这只需要将专有算法安装在车辆制动器的发动机控制单元即可。

  感应核心能够检测包括滑动性在内的道路状况及磨损、负载等轮胎状况。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于车辆控制,还能反馈给车辆,以便提前进行检测并避免由道路或轮胎状况引起的潜在危险。

 

  主动胎面则能积极改变胎面橡胶的功能,以此应对道路状况的变化。性能持续技术则能抑制因磨损和橡胶劣化而导致的轮胎性能下降,以便更长时间地保持轮胎的性能。

  无气轮胎的存在则能让驾驶员不用担心轮胎穿孔,有助于提高运输安全性和安心性。最后的生命周期评估能力的整合能够提高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保性能,从原材料开始,生产、运输,使用、回收。

  2023 年,住友橡胶工业预计推出的上采用主动胎面技术的新概念轮胎。无论是在干燥的道路还是在其他类型的道路条件下驾驶,它都能展示出同样高水平的性能。这些能够自动适应道路状况的轮胎无疑是适应自动驾驶发展情况的。

 

  住友橡胶工业研究部门的官员 Kozaburo Nakaseko 表示,未来当轮胎检测到水时,它会将其表面结构改为最适合潮湿路面的结构。

  「轮胎需要变得更聪明。如果没有轮胎提供的驾驶道路的信息,我们就无法进入自动驾驶汽车社会。」

  电气化和驱动辅助系统为汽车供应商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到 2023 年,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产品,例如变速箱、电动机和电力电子产品,将成为一个价值 500 亿美元的市场。尽管它在 2017 年的市场价值仅为 80 亿美元。

  而到 2025 年,驾驶员辅助系统和公路自动驾驶系统的投资将达到 400 亿美元,2017 年仅为 60 亿美元。

  这也是自动驾驶给汽车零件制造商的新机会。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