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区凤凰岭脚下,有一片占地200亩左右的封闭区域,这就是本市首个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海淀基地。“就好比小孩儿学走路,海淀基地就相当于在家里练习走路。”基地负责人吴琼说,自动驾驶汽车首先要在这里闯过三关,才能获取北京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也才有资格在全市44条测试道路上进行进一步测试。
海淀基地虽然是一个自动驾驶测试场,但从外观上看,和普通驾校并无两样,信号灯、指示牌、反光锥筒、平面立交桥等交通设施和设备一应俱全,道路上不时有车辆开过,偶尔还能看到身穿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员在路边值守。
在路上行驶的都是自动驾驶汽车。从外表看,这些车辆都是非常普通的汽车,但经过加装和改造,都已经实现了自动驾驶功能。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亮了,车辆会自动在路口停车;前方遇到障碍物了,车辆会自动转弯避让;走上平面立交桥了,车辆会自动盘桥……所有车辆都处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下行进。
基地负责人吴琼介绍,千方科技技术研究院联合汽车、通信、互联网、交通的多家龙头企业组建成立了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负责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区的建设、管理与运营工作。
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分为T1至T5五个级别,不同车辆可选择不同的测试场景。其中,T1为最基础的笔直道路,只有红绿灯等简单交通设置;T2为简单城市场景,可让自动驾驶车辆实现右转;T3为常见城市场景,有城市平面立交桥;T4为复杂城市场景,有隧道、林荫道等设置;T5为特殊城市场景,可实现雨雾、湿滑路面等复杂交通和天气环境。海淀基地可实现T1至T3测试场景,这也就是自动驾驶汽车在获取道路测试牌照之前,必须经历的三关。
记者在一个十字路口看到,某公司的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正在进行测试,路口旁,还站着一个“小孩儿”。这个“小孩儿”是一个可移动的假人,身后“藏”着一名手持遥控器的工作人员。当车辆正在正常行驶的时候,“小孩儿”突然出现并横穿马路,车辆立即“识别”并停下了车。“这就是我们在进行的干扰测试,故意制造一些复杂的场景,以测试车辆的应变能力。”吴琼说。
吴琼告诉记者,海淀基地不仅是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测试的基地,还搭载了网联通信(V2X)设备与系统的测试,该测试系统由基地牵头建设单位千方科技自主研发并提供。“也就是说,自动驾驶车辆能识别红绿灯、指示牌的同时,交通设施也要能够识别它们,这样才能实现智能网联。”吴琼说,基地内已在部分路段加装V2X设备,“就相当于给交通设施加装了一个语言翻译器,帮助车辆和交通设施之间更好沟通。”
记者发现,过往车辆的驾驶室内,都坐着1至2名驾驶人员,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他们并不需要做任何操作,只需要随时查看车辆的运行状况即可,只有在车况不稳定或者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才会介入操作。
吴琼介绍,测试车辆在基地完成测试之后,基地会出具相应的技术能力测评报告,作为申请牌照的必要条件。另外,所有车辆还需要在场地内完成5000公里以上的测试,进一步巩固车辆系统的稳定性。截至目前,海淀基地已为百度、蔚来、北汽新能源、戴姆勒等30余家厂商提供封闭试验场地的日常训练及能力评估测试服务,服务时长已超过4000小时,已有11家企业的65辆自动驾驶车辆通过能力评估,获取北京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
已拿到牌照的自动驾驶车辆目前正在本市44条123公里的测试道路上继续进行测试。未来,海淀区还将建设100平方公里的自动驾驶示范区。“就好比小孩儿学走路,海淀基地就相当于在家里练习走路,44条测试道路就相当于在小区里练习,10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就相当于在社会道路上实习。”吴琼说,根据规划,10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将以海淀基地为核心,向南往北清路扩展,目前正在进行规划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