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行5GAI无人驾驶将带来更安全的出行服务

时间:2019-06-14

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0

导语:2019年6月12日,中国领先的无人驾驶公司中智行在继上周在北京公布中智行“中国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战略”后,宣布即将成立中智行上海研究院,广泛吸引人工智能、通信等5GAI相关人才。

   2019年6月12日,中国领先的无人驾驶公司中智行在继上周在北京公布中智行“中国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战略”后,宣布即将成立中智行上海研究院,广泛吸引人工智能、通信等5GAI相关人才。中智行联合发起人、总经理陈章宁携手联合发起人古培坚、技术副总裁张振林和技术副总裁陈胤子,进一步解读了中智行“中国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战略”,将以5GAI战略为核心,推动多个产业的融合,坚持以5GAI作为技术路线,让无人驾驶更安全、更早的落地,改变人类未来出行方式。

  由“被动”变“主动” 5GAI让无人驾驶更加安全

  中智行“中国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战略”:即通过5G和AI深度融合实现新一代、更安全无人驾驶;通过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促进高科技、汽车制造、电信和交通出行四大行业的融合;通过5GAI占据全球无人驾驶行业的制高点,实现无人驾驶的“中国标准”即“中国式无人驾驶”,力助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实现换道超车。“我们从写第一行代码的时候就把5GAI概念融入进去了”,技术副总裁张振林还强调道,“5G具有低时延、高带宽、广连接的特性,而5GAI是把5G和AI融合,并不是在AI的基础上打一个5G的补丁。形象一点就是结婚,而不是一种同居,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庭。“他还表示,现在绝大部分无人驾驶车都是被动式的感知模式,而通过5GAI技术可以达成万物互联,不限时间、不限距离更精准地得到信息进行计算,由被动式感知变为主动式感知,这样也确保了无人驾驶更加安全。

  未来出行:无人驾驶将取代人类驾驶

  目前,据世界各国统计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人、车、路、环境四个主要因素组成,其中人的因素占90%以上...那么,如何能让无人驾驶更加安全?“ 我们作为技术人员, 很多时候都在想,我能够做点什么?”张振林说道,这些交通事故背后90%的原因都是人为因素,主要是分心、醉驾、药驾、疲劳,这四个原因让”人“成为了整个驾驶环节里最不安全的因素。无人驾驶要做就是将最不安全的因素替换成机器,让驾驶回到最初的本质,也就是出行。 目前,中智行所有技术的初衷都是由安全作为出发点,5GAI也是从底层技术就打通来保证更安全的无人驾驶。

  “中智行的定位是一家出行服务公司,为大家带来一种新的出行方式的公司。”联合发起人、总经理陈章宁强调道,“我们提供的就是出行从A点到B点,我们需要提供的是给消费者提供A到B点最安全、最舒适,能够支付得起的出行服务。如果未来出行把人的驾驶功能由机器来替代,将会让感知更精确,操作更准确。”首先,机器人相较于司机可能出现的情绪化、或者身体不适等因素,都可以变为可控范围内。其次,未来共享出行如果用机器替代人,是可以解决平台与司机关系中很大一部分矛盾,比如司机的安全意识和不可控性都是能够得到很大改善。最后,司机与乘客之间的关系也可得到缓和,确保出行的私人空间和出行的安全问题。

  共享经济时代 5GAI无人驾驶利国又利民

  陈章宁认为,未来出行将以共享出行为主,再加上国家大力推动5G的发展,这样中国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将成为既能造福中国普通老百姓,也能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争取到有利地位的利国利民的技术路线。未来,中智行将通过无人驾驶的5GAI进行万物互联,让整个交通环境能够得到更安全、更系统的保障,实现城市共享出行的更新换代。同时,让大众出行更加便捷、更加安全,包括个人隐私也将获得保障。“人类驾驶的行为从1883年左右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大家都习惯了用人来驾驶。无人驾驶更像一个全新的物种,在未来共享经济时代,来取代人类驾驶行为,处理各种各样的场景。”张振林补充道,“5GAI无人驾驶是中国式的、新一代的技术路线,这样的技术路线让中国无人驾驶能够处理更多的场景,能够更快的落地。”

  在5GAI从底层技术上融合的尝试,中智行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司。中智行认为,中国“全球第一5G+全球第二的AI+中国速度”下的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技术,或可在两年内实现技术突破,第三年内实现商用和落地的尝试,第四年以后实现大规模的应用突破,从而真正实现新一代无人驾驶在中国的落地,让中国无人驾驶换道超车,领跑未来共享出行。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