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自动驾驶挖了一年的坑,一次升级就填上了?

时间:2019-06-12

来源:无人驾驶网

0

导语:据蔚来表示,更新包将在月底前推送到全部车主手中。这次升级是从蔚来首款车型ES8诞生至今最重磅的一次,不止NIO OS重新开发了底层操作系统,进行UI设计及UX交互等方面的全局优化,释放更多功能的NIO Pilot,也真正具备了L2级自动辅助驾驶能力。

   昨天,在蔚来在北京举办的媒体活动上与最新的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和NIO OS 2.0智能操作系统有一整天的深度接触,相信在这次的感受记录下来之前,已经有部分车主获得了更新包。据蔚来表示,更新包将在月底前推送到全部车主手中。这次升级是从蔚来首款车型ES8诞生至今最重磅的一次,不止NIO OS重新开发了底层操作系统,进行UI设计及UX交互等方面的全局优化,释放更多功能的NIO Pilot,也真正具备了L2级自动辅助驾驶能力。

  NIO Pilot新增7项功能

  NIO Pilot这次总共释放7项功能:高速自动辅助驾驶(Highway Pilot)、拥堵自动辅助驾驶(Traffic Jam Pilot)、转向灯控制变道(ALC)、道路标识识别(TSR)、车道保持功能(LKA)、前侧来车预警(CTA-F)、自动泊车辅助系统(APA)。

  根据SAE International(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的标准,L2级自动驾驶是指在特定场景下,电子系统可以提供转向和加减速的辅助操作,但驾驶员需要全程掌控车辆。显然,NIO Pilot满足L2级自动驾驶要求,而且还具备更强的变道、预警、道路标识识别、自动泊车等能力。

  NIO Pilot的操作方式

  蔚来ES8和ES6相同,NIO Pilot的控制按键被集成在方向盘左侧多功能按键区,相比于另一种常见的拨杆设计,更直观、更便于平时使用。

  蔚来在方向盘上提供了独立的NIO Pilot唤醒按键,在车速15公里/小时以上,或者静止状态但前方有可跟随的车辆时,都可以启动。在行驶期间启动NIO Pilot,将以当时的车速为上限,进行辅助驾驶。静止状态启动NIO Pilot,需要前方有可跟随的车辆并深踩刹车激活Auto Hold(自动驻车),NIO Pilot启动后默认30公里/小时的车速,在行驶前不能调节速度上限,前方车辆行驶后需要再按下Resume/+键或轻点踏板再度唤醒,这项操作代表当前路况已由驾驶员确认安全。

  NIO Pilot的速度调节方式有三种,轻点Resume/+或-键,速度以1公里/小时的幅度调节;长按+或-键,速度以5公里/小时幅度调节,按住不松开可连续调节,如果初始速度不是5的倍数,首次调节的数值将调整至最近尾数为 5或者0的速度;通过加速或刹车踏板调节车速,再按下NIO Pilot或Resume/+键,将把当前车速设定为NIO Pilot的速度上限。

  方向盘左侧还有ACC自适应巡航的按键,其余的前方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及辅助、变道辅助等功能,都在车机里控制。部分功能支持辅助等级、提醒方式、灵敏度等自定义设置。

  NIO Pilot功能体验

  在体验升级完NIO Pilot的ES8测试车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蔚来采用的策略更为保守。与特斯拉给予Autopilot过高控制权,系统总与驾驶员操作对抗的感受不同。蔚来一直在弱化NIO Pilot的存在感,不管是从隐蔽的示警方式,还是顺畅自然的车辆接管过程,在驾驶期间都不太能注意到NIO Pilot的介入。正如蔚来所表达的观点,NIO Pilot是一个辅助系统,而非驾驶系统。

  可应对高速、城市快速路等场景

  高速自动辅助驾驶和拥堵自动辅助驾驶是实现自动辅助驾驶的关键,NIO Pilot这次在ACC自适应巡航的车速控制及保持车距功能基础上,增加了车道保持的转向辅助功能。通过三目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检测行驶路径前方的车辆,自动控制车速及保持车距;并在两侧车道线清晰的情况下,可辅助转向使车辆保持在当前车道内。

  这次活动的道路测试距离超过了150公里,主要是高速公路,还有部分隧道和郊区开放道路,正好是NIO Pilot的主要使用场景。

  NIO Pilot在高速路况表现最好,除了本身的路况就适合系统工作外,也与NIO Pilot仅依靠摄像头识别的道路标线来控制行车轨迹有关。高速和城市快速路上连续、无间断的道路标线为车道保持功能提供了良好条件。而且,高速和城市道路的弯道曲率普遍偏小,只要将NIO Pilot提前设定在限速范围内,基本都可以顺畅转过。

  NIO Pilot的底层系统由美国圣何塞的团队开发,但在投用前,上海的蔚来工程师团队专门针对国内的道路条件对识别系统进行了优化。

  在京礼高速上,因为北京世园会划分出来的限时专用车道,使道路标线变得不太标准。但开启NIO Pilot后的蔚来ES8测试车仍能辨认出来,并能排除黄色虚线的干扰,使用转向灯控制变道功能。

  另外,测试途中还遇到了较为复杂的鱼鳞线、混合车道线、路面字体和箭头引导标识、路面颜色涂装、进出隧道的强烈光线变化等状况,NIO Pilot都能够处理得当,表现的很接地气。

  NIO Pilot的三目摄像头可以识别道路标线颜色,以及根据虚线、实线、双黄线等不同标线的类型。启动转向灯控制变道功能时,NIO Pilot将结合国内交通法规加以判断。如果不符合交通法规,即便是道路条件允许,也无法进行变道。

  在符合法规的情况下,转向灯控制变道功能将会在启动后有5秒的识别时间,只要期间有符合条件的路况就可自主完成变道的全部操作。如果5秒内都没有可以变道的路况,需要重新启动,以防在之后遗忘变道指令或取消变道意图时,突然变道。

  夜间、恶劣天气、城市道路,适应性略低

  因为NIO Pilot只依赖前方的三目摄像头识别道路标线,在夜间、恶劣天气等视线受阻等情况下,系统的识别率会受到影响。虽然这次升级完NIO Pilot的ES8测试车,在光线较弱的隧道里仍能准确识别车道线,但考虑到外界环境对其性能的影响,并不能因此而在平时掉以轻心。

  NIO Pilot使用时,需要将手搭在方向盘上,给予一个轻微的转向力,让系统知道驾驶员可以随时接管车辆,否则在20秒后将发出警示,并在23秒后推出自动驾驶。

  NIO Pilot在城市道路的表现远没有高速自如,该系统不支持跟随前车轨迹,在遇到没有标线的路口后将脱离NIO Pilot进入到ACC自适应巡航状态,只能直线行驶。不过,当再次驶入车道后,将自动进入到之前设定的NIO Pilot状态,省去了重新启动的麻烦。

  NIO Pilot现阶段还不支持图像识别行人或自行车等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能力,雷达对于小体型参与者感知力有先天弱势,在复杂的城市道路里无法对周边状况做到准确判断。NIO Pilot设置了初次跟车启动或跟车停止超过5秒后,需要按下Resume/+键或轻点踏板再度唤醒系统的步骤,也是因为这点。

  不过,NIO Pilot也针对国内常见的路况场景做出了一些优化,比如增强了对4变3、3变4的道路识别能力,只要中间没有长段的标线状态,就可以跟随行驶趋势重新选取车道;由驾驶员接管操作脱离车道后,NIO Pilot不会彻底关闭,重新回归车道后将再次自动开启。

  面对插队车辆,NIO Pilot有几种常见的工作状态

  如果插队时间距不是很小,且插队车辆速度高于自身,NIO Pilot将维持当前车速巡航,等到速度更快的插队车辆领先到设定的跟车距离后,再跟随行驶。如果被插队时,还未达到设定的速度上限,在插队车辆领先到足够距离前,也不会进行加速。

  插队车辆速度低于自身行驶速度,NIO Pilot将根据当前的车速选择制动力度。NIO Pilot将参照前车和插队车辆的状态综合考虑,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拉开到足够距离就可以,不是尽快拉开距离,再加速跟车的初期做法。属于走一步看两步的类型,比较接近平时的驾驶习惯。

  如果低速行驶时遇到插队车辆,NIO Pilot的宽容度更高,只要能保证安全距离就不会刻意拉开车距,表现很平稳。

  动态道路信息显示、全自动泊车,需要等到第三季度更新

  这次更新后,仪表盘布局有所变化,左下角变为了NIO Pilot功能显示,车辆状态显示移动到屏幕中央。但显示内容仍是与ACC自适应巡航相似,只有本车、前车、5挡可调间距信息,周边的车辆状态和道路弯曲情况,需要等待第三季度进行更新。

  另外,在活动现场PPT上显示,全自动泊车系统也将在第三季度更新释放。

  示警方式可以更明显

  NIO Pilot有声音、图像、振动,三种示警方式。除了方向盘振动略微明显以外,图像和振动的存在感都很低,而且HUD上目前也没有对应的图标显示。蔚来称这样设计是因为路面状况应该主要由驾驶员进行判断,系统只是用来辅助。

  不抗拒驾驶员接管车辆

  就像前面所说,蔚来眼中的NIO Pilot是辅助系统,而非驾驶系统。所以,NIO Pilot不会对驾驶员接管产生抗拒,系统在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只会给予很轻的修正力度,不会与驾驶员施加的力形成对抗。

  NIO Pilot减速不依赖动能回收系统

  在这次的测试过程中,即便是轻度减速,仪表盘上也未出现动能回收的功率信息。如果可以利用动能回收系统进行初段的制动,将有利于增加续航能力。

  NIO Pilot和特斯拉Autopilot

  在自动驾驶方面,蔚来和特斯拉的模式很接近,先是提前搭载足够规格的硬件,再通过OAT升级逐步释放功能。不过,在具体的硬件方案和工作策略上,蔚来和特斯拉又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面,二者都很具代表性。

  从上表就可以看出,NIO Pilot是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结合来检测周边环境的策略,而特斯拉Autopilot则是以摄像头为主、毫米波雷达为辅。超声波传感器的探测距离很短,主要用于低速的窄路行车或泊车辅助。

  在工作模式上,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各有优势,摄像头可以更好的识别出物体类型,毫米波雷达能够更精准的进行探距。

  特斯拉Autopilot虽然可以通过图像准确感知到周边环境,更适合应对复杂多变的城市路况,但是现阶段的图像识别和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

  NIO Pilot采用了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结合的方案,潜力上有一定折扣,但却最适合现阶段应用。NIO Pilot利用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综合判断,有利于更准确的检测到周边车辆信息,虽然不易识别到行人或者矮小的障碍物,但在使用L2级自动驾驶使用较多的高速和城市封闭道路,几乎不会出现行人或障碍物,好处要更多一些。

  NIO Pilot和特斯拉Autopilot的工作策略也是完全不同,NIO Pilot很少干预驾驶员的决策,系统只是在驾驶员未对车辆主动进行控制时进行辅助驾驶。特斯拉Autopilot对车辆的掌控行为更明显,有时还会对抗驾驶员对操作。特斯拉Autopilot的策略更符合未来更高级别的驾驶系统,现阶段还是过于激进了些。

  总的来说,NIO Pilot这次升级后,已经具备了L2级自动辅助驾驶的能力。虽然系统的策略可能会让一些人认为保守,动态道路信息显示、全自动泊车等功能还需等待第三季度才可释放,但性能和匹配的成熟表现,却很难让人相信这是来自于一个新势力造车企业之手。更难得的是,NIO Pilot是蔚来从控制算法、底层软件、ADAS控制器等方面着手进行正向开发,并将系统接入整车网关之中,可以利用无线网络进行升级。这次活动中,蔚来再次表示NIO Pilot最早在2022年就可实现L4级自动驾驶,届时推出的全新车辆将拥有自主上路的能力。

  NIO OS 2.0

  关于蔚来NIO OS车机系统的升级,相信大部分读者都愿意与苹果IOS版本升级做类比。事实上,两者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通常意义上讲车用系统对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要比智能手机高出几个量级。而单从直观的感受来看,这次车机系统升级带来的变化远远大于现在的苹果IOS版本升级。

  我把这些变化归结为三个核心目的:

  第一,调整界面设计,使其更好看。

  第二,优化操作逻辑,减少交互次数。

  第三,加入“点亮中国”功能。

  更美观的设计风格在数字仪表上体现得最为突出。通过初始界面的对比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新老系统间的差别。蔚来将全新UI的核心思想提炼为四个关键词,科技感、有温度、空间感和精致感。相比于之前单纯对信息的铺陈,NIO OS 2.0界面中增加了更多装饰性的色彩渐变和过渡。应用图标也改为不同颜色,视觉更方便查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数字仪表与中控屏幕之间,还是不同界面、各个图标之间,整个车机系统的风格仍然保持了高度一致。在这方面,蔚来可以说是目前中国品牌中仅有的几个能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车企之一。

  在交互设计的优化方面,一切的宗旨是减少操作次数,从而减少对驾驶员注意力的分散。为此,中控屏幕从此前左/中/右三层菜单的基本逻辑简化为一层菜单。右侧菜单彻底取消,原有页面现在需要点击“我的ES8”进入,左侧菜单依然通过向右滑动屏幕的方式弹出,但菜单内容从之前的车辆设置更改为全新的快捷功能按键。

  在NIO OS 2.0版本中,大量常用操作的操作需要在左侧快捷功能菜单来完成。这个界面的功能项、图标位置等均可自定义。

  另外,在OS2.0版本的交互中更加强调“原点”和“全集”的概念。简单的说,“原点”就是在任何界面均可通过Home键或抓取手势直接切回主菜单,而“全集”则是指将常规车机功能分门别类置于子菜单下的结构改为全部铺陈在APP清单中。这种更接近智能手机的操作逻辑,有助于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NIO OS 2.0还增加了“点亮中国”功能,车主可以选择目的地并“导航去 点亮”。这样,该段行程就将被系统记录并汇总在“已探索地标”中。从产品和运营的每一个细节中入手与车主亲密互动,深度改变人与车、用户与车企之间原本冰冷的关系,正是蔚来与传统车企以及其他许多新势力车企之间技术层面之上的核心不同。比起马斯克各种天马行空的“美国梦”式的愿景, 李斌“用户企业”的初心显然更接地气,也更和中国消费者的胃口。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