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热情激增,中国消费者和千禧一代最积极!

时间:2019-05-16

来源:东方新闻

0

导语:凯捷研究院(Capgemini Research Institute)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程度将会提高,未来10年内,人们对驾驶自动驾驶汽车的偏好将翻一番。虽然在未来一年,相较于传统汽车,只有30%的美国消费者更愿意驾驶无人驾驶汽车,但超过两倍(63%)的人表示,到2029年,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他们首选的交通工具。

   凯捷研究院(Capgemini Research Institute)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程度将会提高,未来10年内,人们对驾驶自动驾驶汽车的偏好将翻一番。虽然在未来一年,相较于传统汽车,只有30%的美国消费者更愿意驾驶无人驾驶汽车,但超过两倍(63%)的人表示,到2029年,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他们首选的交通工具。
timg (2)

  这些发现为凯捷研究所全球报告《自动驾驶汽车:消费者视角》的一部分。36%的美国受访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持积极态度,消费者的积极反应表明,他们看到了自动驾驶汽车在燃油效率(73%的受访者认为)、减少排放(71%的受访者认为)和节省时间(50%的受访者认为)方面的巨大好处。这就是乐观和期待的感觉,超过一半(56%)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为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支付比标准汽车多20%的价格。

  调查结果还表明,人们对机动能力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者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超越驾驶行为,在跑腿和完成家务时也能拥有自主权。在接受调查的全球受访者中,近一半(49%)愿意让自动驾驶汽车为他们代劳;超过一半(54%)的人相信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接送不开车的朋友和家人,而50%的人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帮助他们节省时间从事其他活动,比如社交、娱乐、工作,或者只是享受旅程。

  很明显,消费者正在期待一个自动驾驶的未来,甚至还有文化和地理因素在推动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更高期望。凯捷确定了两个对自动驾驶汽车表现出特别积极态度的群体——中国消费者和千禧一代。

  然而,尽管消费者的积极情绪、兴奋情绪和预期情绪高涨,但无人驾驶汽车的使用仍然存在障碍,受访者表示,购买或使用无人驾驶汽车取决于汽车安全性(73%的受访者赞同)和系统安全性(72%的受访者赞同)。

  凯捷全球汽车业务主管Markus Winkler表示:“我们的报告显示,潜在的自动驾驶汽车用户对自动驾驶持非常乐观态度。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对话都集中在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发展上——因此,看到这项技术所带来的潜在好处正在与未来的乘客产生共鸣,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顾客对车内体验的期望不仅会影响汽车行业,还会影响其他行业,如媒体、娱乐、零售和医疗保健,为大量的合作商机铺平道路。”

  他总结道:“然而,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担忧,随着自动驾驶汽车进入市场,汽车公司必须考虑未来客户的期望和担忧,同时将自身业务从偏重产品转向以服务和客户为导向。”

  为了加快迈向自动驾驶未来的旅程,凯捷已经确定了四个关键领域的重点:

  告知消费者详情:从消费者的认知来看,汽车正从一种交通工具变成一种准私人助理。这一转变给汽车公司带来了一个重大的责任负担,那就是要对汽车的性能开诚布公,并避免任何误传的风险。

  理解并消除疑虑: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他们期望的自动驾驶汽车的体验有一个清晰的看法。汽车公司应该很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期望,并将其融入设计过程本身,同时也要对汽车的安全和安全元素进行投资和沟通。

  建立服务生态系统:围绕无人驾驶汽车潜力的预期,突显出汽车公司明显需要扩大其消费产品的范围。消费者希望在车内享受各种各样的体验,包括娱乐、工作和健康服务。提供这些体验并将其转化为商业机会,将需要汽车公司与一组新的技术、内容和商业参与者合作,来创建一个完整的服务生态系统。

  投资软件:作为一个正在大举转型的工业部门,汽车公司需要将自主整合到其业务所有部门的整体公司战略中。只有通过开发软件能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这需要提高劳动力水平,并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跨不同业务职能部门对数字化的掌握。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