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的试飞成功开辟了人类航空事业的新纪元,到如今乘坐飞机成为民众出行的一种常见选择,飞机从出现到普及确实给我们的出行体验带来了质的飞跃。但是由于受颇多因素影响,航班动辄延误、取消带来的极大不舒适感引发了乘客的诸多不满。
于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民众的出行体验,很多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下一代交通工具,由此使得像超级高铁、载人无人机、飞行汽车这样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兴交通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同时也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
最近一家捷克航空技术公司Zuri独辟蹊径,正在开发无人驾驶客机,不过这还只是一辆概念机。简单的说,概念机是指这种飞机只是处于创意、试验阶段,也许不会投产,主要用于开发研究和开发试验。
据了解,这架飞机最多可搭载四名乘客,机身重量仅为900公斤,这与重达70-80多吨能载客150人的波音737相比,可以说是轻如鸿毛。
这架飞机由8个电动机供电,续航里程为700公里,也就是一次飞行可以往返于长沙到南昌。
就像无人驾驶汽车与传统汽车存在本质差别一样,无人驾驶客机与普通客机也有着清晰地界限:
首先,自2015年3月,德国之翼(Germanwings)的一名飞行员驾驶飞机坠入法国阿尔卑斯山脉,机上150人全部遇难。此后,全球各地的许多航空公司都硬性规定飞机上必须配备两名及以上的飞行员。而这架飞机恰恰挑战了这一底线--不配备任何人类飞行员,一切靠飞机自己智能飞行。
其次,传统飞机起飞前都必须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滑行,这是为了使飞机逐渐加速以获得更大的上升力。在这点上,这架无人驾驶客机可以说是直升飞机和普通客机的结合体,它带有电动旋翼,允许垂直起降(这与载人无人机和飞行汽车也不谋而合,但无人驾驶客机的飞行距离大大超过这两者)。
垂直起降便意味着这种飞机不需要像普通飞机那么大的空间进行滑行,起飞和下降的地点有更多的选择。
此外,据开发人员介绍这架飞机非常适合岛屿之间的旅行,因为可以破解乘客在商业航班、船只、出租车或公交车等多种交通工具之间来回切换的困扰。
单从上面的描述来看,这架飞机确实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一,与驾驶私人飞机不同,搭乘这架飞机,消费者毋须担忧需要花费诸多精力和投入一大资金来考飞行驾驶证。其二,在假期时,也免去了煞费苦心抢票的烦恼,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不过,上述是最理想状态,实际上这种新兴交通工具在落地方面会面临许多难题。抛开技术问题不谈,横亘在无人驾驶客机面前最大的难题恐怕要数民众的态度。
上个月10号,埃塞俄比亚航空的波音737 Max 8飞机在起飞后不久,发生坠机事故,飞机上无一人幸免。这是近半年来波音737MAX8客机发生的第二起骇人听闻的坠毁事件。
一时间波音被推上风口浪尖,而波音的自动驾驶系统也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普遍的看法是波音的自动驾驶系统是导致这两起空难背后的元凶。像《波音737连续坠毁,AI要背锅?》、《波音空难背后:人类到底应该在何种程度上信任AI?》这样的文章在各大主流网站流传甚广,公众对在飞机上使用自动驾驶系统的质疑从中也可见一斑。
如果说公众对于在飞机上使用自动驾驶系统都不能完全接受,那么更不用谈他们会对无人驾驶客机买账。可以这么说,倘若公众被自动驾驶系统伤害过的心灵不能得到抚慰,技术无法取得重大突破,无人驾驶客机在短期内恐怕也只能沦为“PPT产品”。